网格化管理:苏州市高新区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探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国外网格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网格化管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总体研究情况评述 | 第13-14页 |
三、 理论工具及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一) 理论工具 | 第14-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社会管理机制概述 | 第18-25页 |
一、 社会管理概述 | 第18-21页 |
(一) 社会管理内涵的界定 | 第18页 |
(二) 社会管理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18-20页 |
(三) 社会管理的多种模式 | 第20-21页 |
二、 我国社会管理机制的演进 | 第21-22页 |
(一) 全能控制型社会管理 | 第21页 |
(二) 管制型社会管理 | 第21-22页 |
(三) 向服务型社会管理模式演进 | 第22页 |
三、 社会管理新举措:网格化管理 | 第22-25页 |
(一) 网格化管理概念 | 第22-23页 |
(二) 网格化管理运行现状 | 第23-24页 |
(三) 网格化管理发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苏州市高新区社会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一、 苏州市高新区网格化管理发展概况 | 第25-27页 |
(一) 苏州市高新区简况 | 第25页 |
(二) 苏州市高新区的社会管理 | 第25-27页 |
二、 苏州市高新区社会管理面对的新问题 | 第27-29页 |
(一) 城乡结合部与城区交汇管理难题 | 第27-28页 |
(二) 社会治安复杂及突发性事件频发 | 第28-29页 |
三、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一) 社会成员流动带来管理变数 | 第29页 |
(二) 社会利益多元形成管理困境 | 第29-30页 |
(三) 社会管理方式单一、滞后 | 第30-31页 |
(四) 公共服务尚存缺位与不足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苏州市高新区网格化管理的特点与运行机制 | 第33-39页 |
一、 苏州市高新区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起步 | 第33-34页 |
(一) 改革现行基层组织管理服务模式 | 第33页 |
(二) 完善基层群众工作的机制和载体 | 第33-34页 |
(三) 改进现行基层社会工作方式方法 | 第34页 |
二、 苏州市高新区网格化管理尝试 | 第34-36页 |
(一) 社区片区网格化管理办公室 | 第34-35页 |
(二) 居民自治及志愿者队伍建设 | 第35页 |
(三) “捆绑式”网络平台服务模式 | 第35-36页 |
三、 苏州市高新区网格化管理特点 | 第36-39页 |
(一) 管理服务走综合化道路 | 第36-37页 |
(二) 工作指标遵循量化考核 | 第37页 |
(三) 社会管理鼓励社会协作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网格化管理的价值探析及其完善思考 | 第39-51页 |
一、 网格化管理的成效 | 第39-40页 |
(一) 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 第39页 |
(二) 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 第39-40页 |
(三) 培育民主法治精神 | 第40页 |
二、 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困境 | 第40-42页 |
(一) 管理理念困境:政府包揽事务 | 第40-41页 |
(二) 管理过程困境:管理工具依赖 | 第41页 |
(三) 管理制度困境:法律规范缺失 | 第41-42页 |
三、 网格化管理困境的消解 | 第42-48页 |
(一) 管理理念推进:坚持以人文本 | 第42-44页 |
(二) 管理机制优化:引导民众参与 | 第44-46页 |
(三) 管理体制改进:完善法律制度 | 第46-48页 |
四、 网格化管理完善的走向 | 第48-51页 |
(一) 转变传统理念,融政府管理于服务工作中 | 第48-49页 |
(二) 转变政府职能,匹配管制范围与市场功能 | 第49-50页 |
(三) 转变工作作风,将民众参与纳入网格建设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