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总体评价 | 第16-17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国有企业的界定 | 第17-18页 |
·经营者的概念及其约定 | 第18-19页 |
·薪酬的概念及界定 | 第19-20页 |
·薪酬约束机制的界定 | 第20-21页 |
·结构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3-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2章 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约束的演变及相关理论综述 | 第25-33页 |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制度及其约束的演变 | 第25-28页 |
·建国初期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制度及其约束 | 第25页 |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制度及其约束 | 第25-26页 |
·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制度及其约束 | 第26-28页 |
·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约束基本理论 | 第28-33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8-30页 |
·契约理论 | 第30-31页 |
·相对剥削理论 | 第31-32页 |
·公平理论 | 第32-33页 |
第3章 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约束的现状分析——基于实证数据 | 第33-47页 |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 第33页 |
·研究假设 | 第33-35页 |
·变量选取和模型构建 | 第35-37页 |
·实证检验 | 第37-45页 |
·变量描述统计 | 第37-38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38-41页 |
·回归分析 | 第41-44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经营者薪酬约束与董事会特征 | 第45页 |
·经营者薪酬约束与债权人约束 | 第45-46页 |
·经营者薪酬约束与产权结构特征 | 第46页 |
·经营者薪酬约束与宏观环境特征 | 第46-47页 |
第4章 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内部约束机制的构建 | 第47-65页 |
·制定完备的薪酬契约书——建立薪酬约束机制的前提 | 第47-55页 |
·规范薪酬契约的制定主体与程序 | 第48-49页 |
·构建多元化的薪酬组合 | 第49-52页 |
·完善经营者业绩考核制度 | 第52-53页 |
·建立经营者薪酬风险控制机制 | 第53-55页 |
·强化薪酬委员会对经营者薪酬的约束 | 第55-58页 |
·完善薪酬委员会制度 | 第55-56页 |
·加强对独立董事的约束 | 第56页 |
·正确处理薪酬委员会与监事会在约束经营者薪酬方面的关系 | 第56-58页 |
·充分利用银行作为债权人对经营者薪酬的约束作用 | 第58-60页 |
·银行在经营者薪酬约束中发挥作用的原理 | 第58页 |
·银行参与经营者薪酬约束的建议 | 第58-60页 |
·实现产权多元化 | 第60-61页 |
·减持国有股 | 第60-61页 |
·发展机构投资者 | 第61页 |
·提高股东的直接约束力 | 第61-65页 |
·增强股东对经营者薪酬的话语权 | 第62页 |
·确保中小股东决策权的行使 | 第62-65页 |
第5章 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外部约束机制的构建 | 第65-75页 |
·改革国企经营者的选聘制度 | 第65-66页 |
·建立经营者市场化的约束机制 | 第66-67页 |
·完善经营者薪酬信息披露制度 | 第67-71页 |
·增加经营者薪酬报告 | 第67-70页 |
·扩大披露对象范围 | 第70页 |
·建立问责机制 | 第70-71页 |
·完善股东派生诉讼机制 | 第71-72页 |
·强化税法对经营者薪酬的间接调整 | 第72-75页 |
·规范经营者多元化收入 | 第72-73页 |
·完善税收征管体系 | 第73-74页 |
·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 | 第74页 |
·税收调节的有限性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