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医疗质量的医疗纠纷前馈控制研究
前言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 | 第16-17页 |
·创新点 | 第16页 |
·研究局限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3页 |
·医疗纠纷相关概念及界定 | 第17-19页 |
·医疗纠纷 | 第17页 |
·医疗事故 | 第17-18页 |
·医疗意外 | 第18页 |
·医疗风险 | 第18页 |
·医疗并发症 | 第18页 |
·四者间相互关系 | 第18-19页 |
·前馈控制理论 | 第19-20页 |
·前馈控制概念 | 第19页 |
·前馈控制分类 | 第19页 |
·前馈控制实施意义 | 第19-20页 |
·学习型组织概要 | 第20页 |
·现行医疗纠纷解决方式及其缺陷 | 第20-21页 |
·典型案例剖析 | 第21-23页 |
·案例介绍 | 第21页 |
·案例分析 | 第21-23页 |
第3章 研究材料及方法 | 第23-25页 |
·研究材料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文献检索法 | 第23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3页 |
·现场调查法 | 第23-24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24页 |
·材料处理及方法 | 第24-25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37页 |
·患方投诉资料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四年医疗纠纷投诉情况 | 第25-26页 |
·医方无责任纠纷投诉高发原因 | 第26页 |
·医方有责任纠纷投诉高发原因 | 第26-27页 |
·有责任和无责任纠纷投诉情况 | 第27页 |
·投诉科室分类情况 | 第27页 |
·投诉患者的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被投诉人员科别及职称构成情况 | 第28页 |
·不同年份医疗投诉分布情况 | 第28-29页 |
·不同年份间的就医时间与投诉时间的时间间隔变化 | 第29-30页 |
·内外系统的平均住院日与投诉间隔的时间变化 | 第30-31页 |
·临床医生调查情况 | 第31-37页 |
·被调查医院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临床医生对纠纷处理流程熟悉程度 | 第32-33页 |
·临床医生认为医患关系程度 | 第33页 |
·解决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 第33-34页 |
·医院制定风险预案能否有效控制医疗纠纷 | 第34页 |
·临床医生对纠纷诱发因素的认知差异 | 第34-37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7-45页 |
·患方投诉医疗纠纷规律及特点 | 第37-42页 |
·纠纷投诉以外科为主,中年患者投诉率高 | 第37-38页 |
·内科系统患者投诉多集中在老年群体 | 第38页 |
·患方投诉时间与就医时间间隔和纠纷的潜伏期延长 | 第38-39页 |
·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沟通不畅 | 第39-40页 |
·医方有责任纠纷原因的探析与管理 | 第40-42页 |
·加强人文关怀避免无责任纠纷的投诉 | 第42页 |
·临床医生对医疗纠纷认知情况讨论 | 第42-45页 |
·不同职称医生的投诉量和纠纷处理熟悉程度的差异 | 第42-43页 |
·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尚不健全 | 第43页 |
·风险预案能有效控制医疗纠纷 | 第43页 |
·不同职称组对诱发纠纷因素的认知差异 | 第43-45页 |
第6章 措施及建议 | 第45-51页 |
·建立前馈控制管理体系 | 第45-48页 |
·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 | 第46页 |
·医疗风险控制办公室 | 第46页 |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 第46-47页 |
·构建高风险患者评估机制 | 第47-48页 |
·医疗纠纷前馈控制程序 | 第48-51页 |
·临床质控小组病例研讨的一级控制 | 第48-49页 |
·医疗风险管理办公室危机处理的二级控制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