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数控系统运动平稳性和轮廓精度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7页
   ·数控系统发展趋势第16-20页
     ·数控系统性能发展趋势第16-18页
     ·数控系统体系结构发展趋势第18-19页
     ·数控系统功能发展趋势第19-20页
   ·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现状第20-23页
     ·柔性加减速控制技术第20-21页
     ·连续短线段前瞻插补技术第21-22页
     ·位置伺服控制技术第22-23页
     ·轮廓误差控制技术第23页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第23-26页
     ·研究背景第23-24页
     ·研究内容第24-26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26-27页
第二章 连续短线段轮廓加工技术研究第27-47页
   ·引言第27-28页
   ·三次参数样条曲线第28-29页
   ·三次参数样条曲线过渡方法第29-35页
     ·过渡曲线误差计算第29-30页
     ·参数样条曲线过渡连接类型第30-31页
     ·型值点计算第31-33页
     ·三次参数样条参数选择第33页
     ·三次参数样条求导第33-34页
     ·三次参数样条过渡曲线方程第34-35页
   ·转接速度约束条件第35-36页
   ·S 形加减速快速求解模型第36-41页
     ·S 形加减速模型第36-37页
     ·简化快速的 S 形速度规划第37-41页
   ·仿真实验第41-45页
     ·二维零件仿真第41-42页
     ·三维零件仿真第42-43页
     ·算法分析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数控伺服控制系统模型辨识与建模第47-70页
   ·引言第47页
   ·数控伺服控制系统模型第47-48页
   ·模型结构辨识第48-52页
     ·系统模型结构第49页
     ·模型结构辨识算法第49-52页
   ·模型参数辨识第52-63页
     ·支持向量机第52-53页
     ·粒度计算第53-54页
     ·信息粒度支持向量机第54-56页
     ·数学模型求解第56-58页
     ·支持向量机参数优化第58-62页
     ·模型参数辨识算法实现第62-63页
   ·实验验证第63-68页
     ·实验平台第63页
     ·系统输入信号第63-64页
     ·系统输出量第64页
     ·系统模型结构辨识结果第64-65页
     ·系统模型参数辨识结果第65-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独立轴位置伺服控制技术研究第70-92页
   ·引言第70页
   ·独立轴位置伺服控制系统模型第70-71页
   ·独立轴位置伺服控制第71-85页
     ·复合模式控制策略第71-72页
     ·线性模型广义预测控制第72-80页
     ·非线性模型自适应模糊控制第80-85页
   ·独立轴伺服控制算法实现第85-86页
   ·仿真实验第86-91页
     ·改进型广义预测控制算法仿真实验第86-89页
     ·复合控制策略仿真实验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五章 多轴联动位置伺服控制技术研究第92-115页
   ·引言第92-93页
   ·误差估计模型第93-97页
     ·轮廓误差模型第93-96页
     ·速度误差模型第96-97页
     ·加速度误差模型第97页
   ·多轴联动位置伺服控制系统模型第97-98页
   ·多轴联动位置伺服控制第98-107页
     ·多轴联动位置伺服控制策略第98页
     ·多轴联动参数模型预测控制第98-103页
     ·非线性误差补偿控制第103-107页
   ·多轴联动位置伺服控制算法实现第107-108页
   ·仿真实验第108-114页
     ·多轴参数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仿真第108-111页
     ·复合模式控制算法仿真第111-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六章 数控系统设计开发与实验验证第115-137页
   ·引言第115页
   ·数控系统总体设计第115-116页
   ·数控系统软件设计第116-121页
     ·数控系统软件总体设计第116-117页
     ·上位机界面软件设计第117-118页
     ·DSP 程序设计第118-120页
     ·FPGA 程序设计第120-121页
   ·数控雕铣机实验平台构建第121-122页
   ·数控雕铣机实验第122-136页
     ·参数样条曲线过渡算法实验第122-125页
     ·独立轴位置伺服控制实验第125-130页
     ·多轴联动伺服控制实验第130-133页
     ·综合实验第133-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7-140页
   ·全文总结第137-138页
   ·论文创新点第138-139页
   ·工作展望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铃薯Y病毒及水稻黑条矮缩病毒CP基因不同区段对发夹RNA介导的病毒抗性影响
下一篇:一类时滞动力系统的规范型计算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