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清代哲学(1644~1840年)论文

黄宗炎易学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绪言第14-21页
 一、研究价值与意义第14-16页
 二、研究成果综述第16-19页
 三、写作思路与方法第19-21页
第一章 黄宗炎易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第21-31页
 一、明亡清侮与痛定之思第21-24页
 二、理学反动与实学之兴第24-27页
 三、经史思潮与考据之风第27-31页
第二章 生平考述第31-39页
 一、画像第31-32页
 二、家世第32-35页
 四、 交游第35-39页
第三章 黄宗炎易学渊源与治《易》历程第39-47页
 一、明代易学发展与宗炎易学的提出第39-41页
 二、明代考据学发展对宗炎易学的影响第41-43页
 三、六书学发展对宗炎易学的影响第43-45页
 四、黄宗炎忧患以治《易》第45-47页
第四章 黄宗炎易著考释第47-58页
 一、《周易象辞》考释第47-50页
 二、《寻门余论》考释第50-52页
 三、《图学辩惑》考释第52-53页
 四、著述考略与遗文辑佚第53-58页
第五章 黄宗炎易学观与方法第58-87页
 一、关于《周易》创立与宗旨第58-64页
 二、关于《易传》作者与内容第64-70页
 三、辞象理论第70-79页
 四、释易方法第79-87页
第六章 黄宗炎图书易学批评第87-119页
 一、图书学纲领与旨要第87-89页
 二、河图洛书辨第89-94页
 三、先天八卦方位六十四卦方圆横图辩第94-108页
 四、太极图说辨第108-119页
第七章 黄宗炎易学哲学与政治思想第119-166页
 一、太极、道器与理气之论第119-123页
 二、乾坤、阴阳与天地自然第123-132页
 三、元亨利贞与天道人事论第132-137页
 四、本心、性善与道德事功第137-151页
 五、治乱、君民与天下大同第151-166页
第八章 黄宗炎学术思想特色与评价第166-194页
 一、黄宗炎学术思想特色第166-181页
 二、黄宗炎与浙东学派第181-185页
 三、黄宗炎与明清易学第185-188页
 四、黄宗炎学术思想评价第188-194页
结语第194-198页
参考文献第198-203页
附:黄宗炎年谱简编第203-217页
致谢第217-22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21-22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22页

论文共2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视商业广告传播伦理失范研究
下一篇:象数易学视域下的两汉自然哲学之研究--两汉象数易学与天文历法关系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