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诸子前哲学论文

象数易学视域下的两汉自然哲学之研究--两汉象数易学与天文历法关系之探讨

目录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0-13页
 一、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3页
第一章 两汉象数易学的产生及演化第13-32页
 一、易学、象数易学与两汉象数易学第13-14页
 二、两汉象数易学产生的根源第14-26页
  (一) 《周易》经传的象数内涵第14-22页
  (二) 两汉时期的文化语境第22-26页
 三、两汉象数易学的演化及其特征第26-32页
第二章 象数易学与天文历法关系之研究第32-94页
 一、先秦至两汉时期古代天文学的作用、地位第32-34页
 二、两汉时期的天文历法发展情况第34-51页
  (一) 两汉时期的宇宙论思想第34-36页
  (二) 两汉时期的天文观测与星空构成观念第36-40页
  (三) 两汉时期的历法沿革第40-51页
 三、孟喜的卦气说与天文历法第51-56页
  (一) 四正卦第52-53页
  (二) 六日七分说第53-55页
  (三) 十二消息卦第55-56页
 四、京氏易与天文历法第56-77页
  (一) 八宫、世应、飞伏第57-61页
  (二) 纳甲、纳支、五行、六亲第61-68页
  (三) 京氏卦气说第68-72页
  (四) 互体、星占、易数第72-77页
 五、郑玄卦气说、爻辰说、太一九宫与天文历法第77-88页
  (一) 郑氏卦气说第77-83页
  (二) 郑氏爻辰说第83-86页
  (三) 太一九宫说第86-88页
 六、虞翻月体纳甲说与天文历法第88-91页
 七、两汉象数易学与天文历法的关系第91-94页
第三章 象数易学与两汉自然哲学的建构第94-104页
 一、象数易学——自然哲学是两汉自然哲学的基本形态第94-95页
 二、象数易学——自然哲学的有机特性第95-97页
 三、两汉象数易学——自然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第97-99页
 四、两汉象数易学——自然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第99-102页
 五、两汉自然哲学的影响第102-104页
第四章 象数易学之现代意义第104-106页
 一、汉代象数易学的评价第104-105页
 二、对当今"科学易"的反思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宗炎易学研究
下一篇:庄子生命本真及其障碍论--庄子生命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