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港油田沙四上亚段油气藏储层综合评价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区域开发概况 | 第15-17页 |
·国内外储层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 | 第17-23页 |
·测井技术的应用 | 第17-19页 |
·流体包裹体技术的应用 | 第19-20页 |
·地化方法的应用 | 第20-21页 |
·权重法的应用 | 第21页 |
·其它测试技术的应用 | 第21-23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5-42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25-32页 |
·地层划分方案及对比原则 | 第25-29页 |
·地层对比特征 | 第29-32页 |
·区域断裂体系与构造演化特征 | 第32-42页 |
·区内断裂体系特征分析 | 第32-37页 |
·断层活动性分析 | 第37-39页 |
·地应力方向分析 | 第39-40页 |
·构造区带划分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储层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 第42-65页 |
·沉积相特征描述 | 第42-54页 |
·三角洲平原亚相 | 第42-47页 |
·三角洲前缘亚相 | 第47-53页 |
·前三角洲亚相 | 第53页 |
·滨浅湖亚相 | 第53-54页 |
·单井相分析 | 第54-58页 |
·沉积相连井剖面分析 | 第58-59页 |
·沉积亚相连井剖面分析 | 第58页 |
·沉积微相连井剖面分析 | 第58-59页 |
·沉积微相平面特征 | 第59-61页 |
·砂体分布与沉积微相的关系 | 第61-62页 |
·小层砂体分布与沉积微相的关系 | 第61-62页 |
·砂体、泥岩厚度分布趋势 | 第62页 |
·物源区分析 | 第62-65页 |
·沉积体系分析法确定物源区 | 第62页 |
·多碎屑三角图分析法确定物源区 | 第62-63页 |
·砂岩岩屑成分与分布确定物源区 | 第63-65页 |
第四章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 第65-91页 |
·碎屑岩的组成 | 第65-72页 |
·碎屑颗粒类型及含量 | 第65-67页 |
·填隙物类型及含量 | 第67-71页 |
·孔隙和裂缝统计分析 | 第71-72页 |
·碎屑岩结构特征 | 第72-73页 |
·成岩变化特征分析 | 第73-81页 |
·碎屑颗粒成岩变化特征 | 第73-76页 |
·填隙物成岩变化特征 | 第76-77页 |
·粘土矿物成分与成岩变化特征 | 第77-81页 |
·成岩相特征分析 | 第81-86页 |
·成岩相类型分析 | 第81-83页 |
·成岩相空间展布特征 | 第83-86页 |
·成岩阶段划分 | 第86-91页 |
·划分成岩阶段的主要参数类型 | 第86-87页 |
·成岩阶段划分及其标志特征 | 第87-90页 |
·成岩阶段、成岩相与孔隙类型的对应关系 | 第90-91页 |
第五章 储层温度压力分析 | 第91-119页 |
·现今地层温度分布 | 第91页 |
·地层古温度恢复 | 第91-98页 |
·工区北部古温度恢复 | 第92-96页 |
·工区中部古温度恢复 | 第96-97页 |
·工区南部古温度恢复 | 第97页 |
·区域内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规律 | 第97-98页 |
·现今地层压力分布 | 第98-114页 |
·异常高压基本概念 | 第98-100页 |
·异常高压成因机制探讨 | 第100-106页 |
·地层压力系数计算 | 第106-114页 |
·异常高压对储层的影响 | 第114-119页 |
·异常高压对储层产能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异常高压对地层温度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异常高压对粘土矿物成岩变化的影响 | 第117页 |
·异常高压对流体包裹体数量的影响 | 第117-119页 |
第六章 储层物性研究 | 第119-134页 |
·储层孔隙度测井解释 | 第119-121页 |
·储层渗透率分布特征 | 第121-123页 |
·孔渗空间展布特征 | 第123-129页 |
·孔渗岩石学特征 | 第123-124页 |
·孔渗随深度变化特征 | 第124-126页 |
·孔渗平面变化特征 | 第126-129页 |
·影响储层孔渗因素分析 | 第129-134页 |
·沉积微相对孔渗的影响 | 第130-132页 |
·成岩作用对孔渗的影响 | 第132-134页 |
第七章 储层综合评价 | 第134-153页 |
·油层定性解释及分布特征 | 第134-141页 |
·早期油层解释与目前油层解释对比分析 | 第134-135页 |
·油层纵向分布规律 | 第135-136页 |
·油层内泥岩夹隔层分布特征 | 第136-138页 |
·油层平面分布特征 | 第138-141页 |
·储层综合评价 | 第141-147页 |
·油层分布与沉积微相的对应关系 | 第141-143页 |
·油层分布与成岩相的对应关系 | 第143-145页 |
·油层分布与孔渗的对应关系 | 第145-147页 |
·划分储层有利目标区 | 第147-153页 |
结论 | 第153-15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5-16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60-162页 |
致谢 | 第162-163页 |
作者简介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