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乙型脑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 1 乙脑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 ·乙型脑炎病毒概述 | 第12页 |
| ·结构蛋白的研究 | 第12-14页 |
| ·C蛋白 | 第12-13页 |
| ·PrM/M蛋白 | 第13页 |
| ·E蛋白 | 第13-14页 |
| ·非结构蛋白的研究 | 第14-15页 |
| ·NS1蛋白 | 第14页 |
| ·NS2蛋白 | 第14页 |
| ·NS3蛋白 | 第14页 |
| ·NS4蛋白 | 第14页 |
| ·NS5蛋白 | 第14-15页 |
| ·毒力基因的研究 | 第15页 |
| ·乙脑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 第15-16页 |
| 2 JEV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 第16页 |
| ·发病机理 | 第16-17页 |
| 3 乙脑病毒的诊断和检测技术 | 第17-21页 |
| ·临床诊断 | 第17-18页 |
| ·剖检诊断 | 第18页 |
| ·血清学诊断 | 第18-20页 |
| ·补体结合试验 | 第18页 |
| ·中和试验 | 第18页 |
| ·血凝抑制试验 | 第18页 |
| ·免疫荧光技术 | 第18-19页 |
| ·乳胶凝集试验 | 第19页 |
| ·微孔杂交法 | 第19页 |
| ·免疫胶体金技术 | 第19页 |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第19页 |
| ·新型SPA协同凝集试验 | 第19-20页 |
|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20-21页 |
| ·RT-PCR | 第20页 |
| ·半套式RT-PCR | 第20页 |
| ·实时荧光PCR | 第20-21页 |
| ·基因芯片 | 第21页 |
| 4 乙脑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SPF原代地鼠肾细胞乙脑减毒活疫苗 | 第21-22页 |
| ·基因工程疫苗 | 第22-24页 |
| ·痘病毒载体重组疫苗 | 第22页 |
| ·嵌合减毒活疫苗 | 第22-23页 |
| ·病毒样颗粒 | 第23页 |
|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 第23页 |
| ·DNA疫苗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 第一章 乙型脑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建立 | 第25-33页 |
| 1 材料 | 第25页 |
| ·毒株和细胞 | 第25页 |
|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页 |
| 2 方法 | 第25-28页 |
| ·JEV引物的设计 | 第25-26页 |
| ·JEV的培养和R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 ·JEV cDNA模板的制备 | 第27页 |
| ·PCR反应体系和条件的确定 | 第27-28页 |
| ·RT-PCR检测的特异性试验 | 第28页 |
| ·RT-PCR检测的敏感性试验 | 第28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28-31页 |
| ·JEV RT-PCR扩增结果 | 第28-29页 |
| ·RT-PCR条件优化结果 | 第29页 |
| ·RT-PCR特异性试验结果 | 第29-30页 |
| ·RT-PCR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30-31页 |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1-32页 |
| 5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二章 四川地区乙型脑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第33-53页 |
| 1 材料 | 第33-34页 |
| ·病料与菌株 | 第33页 |
| ·菌种及主要试剂 | 第33-34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页 |
| ·分析软件 | 第34页 |
| 2 方法 | 第34-41页 |
| ·病料的采集与保存 | 第34页 |
| ·病料的处理 | 第34-35页 |
| ·蚊虫病料的处理 | 第34-35页 |
| ·猪流产死胎病料的处理 | 第35页 |
| ·病料的RT-PCR检测 | 第35页 |
| ·JEV E基因引物的设计 | 第35页 |
| ·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 | 第35页 |
| ·JEV E基因的扩增 | 第35-36页 |
|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36-37页 |
| ·JEV PrM基因与E基因的克隆 | 第37-39页 |
| ·目标片段的T载体链接 | 第37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37-38页 |
| ·链接产物的转化 | 第38页 |
| ·重组阳性菌落的筛选与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第38-39页 |
| ·JEV PrM基因与E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9-41页 |
| ·PrM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 第39页 |
| ·基因分型研究 | 第39-40页 |
| ·E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 第40页 |
| ·E基因氨基酸结构域差异分析 | 第40-41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41-48页 |
| ·乙脑病料RT-PCR检测结果 | 第41-42页 |
| ·JEV E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42页 |
| ·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 第42-43页 |
| ·JEV PrM基因与E基因的测序结果 | 第43页 |
| ·JEV PrM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 | 第43-45页 |
| ·JEV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 第45-47页 |
| ·JEV E基因翻译氨基酸结构域差异分析结果 | 第47-48页 |
| 4 分析与讨论 | 第48-52页 |
| ·四川地区乙型脑炎病毒的分布与宿主类型 | 第48-49页 |
| ·四川地区乙型脑炎病毒遗传进化特征 | 第49-50页 |
| ·四川乙型脑炎病毒PrM与E基因变异情况分析 | 第50-52页 |
| 5 小结 | 第52-53页 |
| 全文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