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与教育启示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文献综述第12-18页
     ·适应的概述第12-13页
     ·学校适应的概述第13-14页
     ·大学生学校适应的评估第14-15页
     ·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第15-18页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创新性第18-20页
     ·问题的提出第18-19页
     ·研究的创新性第19-20页
   ·研究意义第20-21页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21-22页
     ·研究目的第21页
     ·研究假设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22-28页
   ·研究对象第22页
   ·研究方法第22-24页
     ·施测工具第22-24页
     ·施测方式第24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4-28页
     ·多层线性模型的原理第25-26页
     ·多层线性模型的优点第26-28页
第三章 结果第28-46页
   ·横断研究结果第28-36页
     ·施测量表评分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系数第28-29页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第29页
     ·学校适应及其影响因素关系模型的假定第29-30页
     ·直接关系的检验第30-31页
     ·间接关系的检验第31-35页
     ·构建学校适应及其影响因素的模型第35页
     ·学校适应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的检验和修正第35-36页
   ·纵向研究结果第36-46页
     ·学校适应水平变化的描述性统计第38-39页
     ·生活事件水平变化的描述性统计第39页
     ·数据的多层线性模型检验第39-40页
     ·精神质的调节作用第40页
     ·内外向的调节作用第40-41页
     ·神经质的调节作用第41-42页
     ·积极应对的调节作用第42-43页
     ·消极应对的调节作用第43页
     ·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第43-44页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第44页
     ·各影响因素的预测作用汇总第44-46页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第46-52页
   ·横断研究第46-49页
     ·人格特征对学校适应的影响第46页
     ·应对方式对学校适应的影响第46-47页
     ·生活事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第47页
     ·社会支持对学校适应的影响第47-48页
     ·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学校适应的影响第48-49页
   ·纵向研究第49-52页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特征第49页
     ·大学新生生活事件的特征第49-50页
     ·各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第50-52页
第五章 教育启示第52-56页
   ·把握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现状第52页
   ·塑造大学新生良好的人格特征第52-53页
   ·培养大学新生积极的应对方式第53页
   ·构建大学新生社会支持体系第53-54页
   ·提高大学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第54-55页
   ·培养大学新生自我调适能力第55-5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研究结论第56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4页
附录 A第64-66页
附录 B第66-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技术的生态价值及其实现--以“两型社会”建设为视角
下一篇:高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益阳市高三学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