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外源遗传物质向小麦转移的途径 | 第10-11页 |
·小麦及其近缘属种 | 第10页 |
·小麦三级基因库 | 第10-11页 |
·小麦背景中外源遗传物质的分子检测手段 | 第11-14页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12-13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13页 |
·随机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13页 |
·微卫星 | 第13-14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第14页 |
·SCAR标记 | 第14页 |
·普通小麦与野生近缘属种的双二倍体研究 | 第14-16页 |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双二倍体 | 第15页 |
·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二倍体 | 第15页 |
·小黑麦 | 第15-16页 |
·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 | 第16页 |
·华山新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华山新麦草基因资源 | 第16-17页 |
·华山新麦草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 | 第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7页 |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7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0-21页 |
·AFLP反应 | 第21-23页 |
·DNA限制性酶切 | 第21页 |
·接头的连接 | 第21页 |
·预扩增 | 第21-22页 |
·选择性扩增 | 第22-23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 | 第23-24页 |
·玻璃的硅化 | 第23页 |
·灌胶 | 第23-24页 |
·上样与电泳 | 第24页 |
·银染显色 | 第24页 |
·染色体特异性标记识别统计 | 第24页 |
·DNA特异标记回收、克隆和测序 | 第24-27页 |
·DNA特异标记回收 | 第24-26页 |
·DNA特异标记克隆 | 第26-27页 |
·DNA特异标记测序 | 第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双二倍体AFLP标记分析 | 第27-30页 |
·PHW-SA及双亲的AFLP标记分析 | 第27-28页 |
·PHW-SA与J-11的AFLP标记分析 | 第28页 |
·PHW-SA与华山新麦草的AFLP标记分析 | 第28页 |
·PHW-SADNA水平上的变异分析 | 第28-30页 |
·Ns染色体特异标记开发 | 第30-32页 |
·特异AFLP标记的克隆测序 | 第30-31页 |
·Ns特异的SCAR标记开发 | 第31-32页 |
4 讨论 | 第32-35页 |
·PHW-SA的遗传多样性 | 第32-33页 |
·PHW-SA的遗传变异分析 | 第33页 |
·特异Ns染色体AFLP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的可能性 | 第33-34页 |
·PHW-SA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潜力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