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1. 绪论 | 第12-24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13-18页 |
| ·电子商务 | 第13-15页 |
| ·国际贸易 | 第15页 |
| ·无纸贸易 | 第15-16页 |
| ·国际贸易电子化 | 第16-17页 |
| ·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化 | 第17页 |
| ·中小企业 | 第17-18页 |
| ·文献回顾 | 第18-21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8-20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20-21页 |
| ·国内外研究的总结与简评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22-24页 |
| ·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 ·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 2. 国际贸易电子化的理论依据 | 第24-29页 |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4-26页 |
| ·交易成本理论概述 | 第24-25页 |
| ·交易成本与国际贸易电子化 | 第25-26页 |
| ·虚拟价值链理论 | 第26-29页 |
| ·虚拟价值链理论概述 | 第26-27页 |
| ·虚拟价值链与国际贸易电子化 | 第27-29页 |
| 3. 国际贸易电子化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 | 第29-36页 |
| ·发展历程与趋势 | 第29-30页 |
| ·发展历程 | 第29页 |
| ·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 ·运用领域 | 第30-35页 |
| ·电子单证 | 第30-31页 |
| ·电子支付 | 第31-33页 |
| ·电子通关 | 第33-34页 |
| ·电子物流 | 第34页 |
| ·电子贸易平台 | 第34-35页 |
| ·法则建设 | 第35-36页 |
| 4. 国际贸易电子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 第36-47页 |
|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电子化的基础条件 | 第36-37页 |
| ·网络基础设施 | 第36页 |
| ·互联网普及率 | 第36-37页 |
| ·国际贸易电子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 | 第37-38页 |
| ·国际贸易电子化在我国的运用领域 | 第38-41页 |
| ·我国国际贸易电子化相关的系统建设 | 第41-43页 |
| ·我国国际贸易电子化相关的制度建设 | 第43-45页 |
| ·我国国际贸易电子化与国际发展水平的比较 | 第45-47页 |
| 5.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国际贸易电子化模式 | 第47-55页 |
|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化的动因 | 第47-51页 |
| ·典型案例——成都岷精有限公司的国际贸易电子化运作 | 第51-54页 |
| ·公司概况 | 第51页 |
| ·公司的电子化运作模式 | 第51-54页 |
| ·对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国际贸易电子化模式的总结与评价 | 第54-55页 |
| 6.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化的理想模式探讨 | 第55-64页 |
| ·国际贸易交易流程的基本特征 | 第55页 |
| ·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化模式的建设目标 | 第55-57页 |
| ·理想模式的结构 | 第57-62页 |
| ·理想模式的建设思路 | 第57页 |
| ·配套系统的结构 | 第57-59页 |
| ·国际贸易电子化模型的结构 | 第59-61页 |
| ·理想模式与现有模式的比较 | 第61-62页 |
| ·预期效果分析 | 第62-64页 |
| 7. 实现理想模式的路径分析 | 第64-70页 |
| ·实现理想模式的制约因素 | 第64-66页 |
| ·实现理想模式的路径 | 第66-70页 |
| ·政府层面的工作 | 第66-67页 |
| ·企业层面的工作 | 第67-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后记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