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冲击地压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冲击地压机理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冲击地压预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冲击地压治理措施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1306 工作面概况及 1306 工作面顺槽冲击地压发生情况 | 第16-22页 |
·1306 工作面概况 | 第16-19页 |
·工作面概况及地质特征 | 第16-17页 |
·工作面巷道布置 | 第17-19页 |
·1306 工作面顺槽冲击地压发生情况 | 第19-20页 |
·13061 顺槽掘进矿压异常显现及瓦斯动力现象 | 第19页 |
·13065 顺槽掘进矿压异常显现及瓦斯动力现象 | 第19页 |
·13063 顺槽掘进矿压异常显现及瓦斯动力现象 | 第19-20页 |
·赵庄矿冲击地压显现特征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3 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34页 |
·地质因素分析 | 第22-29页 |
·采深 | 第22页 |
·煤层性质 | 第22-24页 |
·围岩性质 | 第24-25页 |
·地应力 | 第25-29页 |
·开采因素分析 | 第29-32页 |
·相邻巷道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 | 第29-30页 |
·巷道间煤柱稳定性分析 | 第30-32页 |
·冲击地压类型及影响因素之间关系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4 多巷道掘进对煤柱稳定性影响数值分析 | 第34-45页 |
·多巷道之间相互影响数值分析 | 第34-39页 |
·数值模型建立 | 第34-38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巷道滞后距离相互影响数值分析 | 第39-43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5 冲击地压预测技术 | 第45-57页 |
·钻屑量指标在大采深矿中应用 | 第45-52页 |
·钻屑法原理及理论计算 | 第46-47页 |
·钻屑增量理论 | 第47页 |
·钻屑量和钻屑增量实测变化规律分析 | 第47-52页 |
·钻屑瓦斯解吸特征指标 k 值在大采深矿中的应用 | 第52-56页 |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K 值计算 | 第53页 |
·钻屑瓦斯指标变化规律分析 | 第53-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6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 第57-68页 |
·开采技术措施 | 第57页 |
·钻孔卸压在赵庄矿冲击地压治理中应用 | 第57-64页 |
·钻孔卸压孔径确定 | 第58-59页 |
·钻孔卸压孔间距确定 | 第59页 |
·钻孔卸压孔深确定 | 第59-60页 |
·钻孔卸压煤体软化效果分析 | 第60页 |
·钻孔布置方式的数值模拟 | 第60-62页 |
·卸压钻孔布置 | 第62-64页 |
·爆破卸压在赵庄矿冲击地压治理中应用 | 第64-65页 |
·实际应用情况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7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