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煤的自燃机理 | 第12-13页 |
·煤层自然发火监控技术 | 第13页 |
·煤层火灾防治技术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开采自燃煤层的整合矿井防灭火问题分析 | 第17-23页 |
·开采自燃煤层的整合矿井防灭火面临的突出问题 | 第17-18页 |
·开采自然煤层的整合矿井防灭火对策 | 第18页 |
·南阳坡煤矿整合概况 | 第18-20页 |
·整合后井田地质 | 第18-19页 |
·整合后煤层赋存 | 第19页 |
·整合后矿井服务年限 | 第19页 |
·整合后井田开拓开采 | 第19-20页 |
·南阳坡煤矿整合后面临的主要防灭火问题 | 第20页 |
·整合后 4101 工作面概况 | 第20-21页 |
·整合后 4101 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特点 | 第21-22页 |
·4101 工作面防灭火对策 | 第22-23页 |
3 4-1号煤层自燃倾向性及防灭火材料实验研究 | 第23-33页 |
·基于活化能的煤自燃理论 | 第23-24页 |
·4-1号煤的自燃倾向性实验研究 | 第24-28页 |
·实验原理 | 第24页 |
·实验过程 | 第24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4~(-1)号煤自燃倾向性判定 | 第26-28页 |
·PDF 阻化剂对 4~(-1)号煤的阻化效果实验研究 | 第28-30页 |
·PDF 阻化剂 | 第29页 |
·实验设备 | 第29页 |
·样品制备 | 第29-30页 |
·实验条件 | 第30页 |
·实验结果 | 第30页 |
·南阳坡地表黄土制浆实验研究 | 第30-33页 |
·地表黄土性质 | 第30-31页 |
·不同土水比的泥浆浓度及泥浆制成率 | 第31-33页 |
4 4101 工作面采空区“三带”模拟研究 | 第33-39页 |
·煤炭自燃“三带”理论 | 第33页 |
·采空区“三带”划分 | 第33-34页 |
·采空区“三带”划分指标 | 第33-34页 |
·采空区“三带”划分指标的选择 | 第34页 |
·采空区“三带”模拟研究 | 第34-38页 |
·软件介绍 | 第34-35页 |
·建立几何模型 | 第35页 |
·进行网格离散化 | 第35-36页 |
·选取控制方程及设定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5 4101 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方案 | 第39-55页 |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系统 | 第39-42页 |
·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方案设计 | 第42-47页 |
·制氮能力设计依据 | 第42页 |
·注氮流量计算 | 第42-43页 |
·防灭火注氮流量的确定 | 第43-44页 |
·制氮设备 | 第44-45页 |
·注氮工艺 | 第45-46页 |
·注氮时机 | 第46-47页 |
·采空区注浆 | 第47-52页 |
·灌浆材料的选择 | 第47页 |
·主要注浆参数 | 第47-48页 |
·制浆方法 | 第48页 |
·输浆方式 | 第48-49页 |
·输浆管路 | 第49-50页 |
·灌浆方法 | 第50-51页 |
·制浆池和水池规格 | 第51-52页 |
·采空区喷洒阻化剂 | 第52-55页 |
·阻化剂喷洒工艺 | 第52-53页 |
·喷洒量计算 | 第53-55页 |
6 结论 | 第55-56页 |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作者简历 | 第58-6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