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品花宝鉴》士优关系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0-14页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页
 二、 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三、 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品花宝鉴》士人与优伶形象论第14-28页
 一、 丰富多彩、风雅不一的士人群体第14-18页
  (一) 有良好的身世背景,仕途顺畅第14-15页
  (二) 无身世背景,通过科举跻身上层第15-16页
  (三) 仕途蹭蹬,混迹于梨园科场之间第16-18页
 二、 名优形象系列论第18-23页
  (一) 鲜活生动、饱含辛酸的伶人生活第18-21页
  (二) 才貌俱佳的十名旦形象第21-22页
  (三) 美貌才情背后的精神品格第22-23页
 三、 士优个体形象论第23-28页
  (一) 士人个体形象论第23-25页
  (二) 优伶个体形象论第25-28页
第二章 士优交往的文化心态及文化内涵第28-43页
 一、 士优交往中的士人心态第28-33页
  (一) 知心之交,对生命价值的追求第28-29页
  (二) 惜才之意,对伶人才艺的赏识第29-30页
  (三) 爱慕之心,对美好真情的向往第30-31页
  (四) 娱乐消遣,花鸟玩物般的消遣第31-33页
 二、 士优交往中的伶人心态第33-37页
  (一) 才艺共赏,对士人风雅的仰慕第33-34页
  (二) 贞洁自守,是非善恶的价值取向第34-35页
  (三) 生存保障,对士人“才”和“财”的依赖第35-36页
  (四) 情感交流,知己、爱人的朦胧混杂第36-37页
 三、 士优交往的文化内涵第37-43页
  (一) 主情克欲,“仁义”思想的重现第38-39页
  (二) 男权主流思想的彰显第39-40页
  (三) 对同性恋意义的弱化第40-43页
第三章 士优交往中映现出的晚清生活世相第43-50页
 一、 达官士人所居上层社会生活的揭示第43-47页
  (一) 挥金如土的奢侈靡费第43-44页
  (二) 风流忘我的休闲逸乐第44-46页
  (三) 奇特的时尚风气第46-47页
 二、 下层社会生活的揭示第47-50页
  (一) 伶人阶层的处世艰辛第47-48页
  (二) 市井细民的混世艰难第48-50页
第四章 晚清燕京地区士优交往兴盛的原因第50-58页
 一、 社会层面的原因第50-54页
  (一) 清代禁娼令的颁布与实施第50-51页
  (二) 商品经济的发展第51-53页
  (三) 历史因素的影响第53-54页
 二、 心理层面的原因第54-58页
  (一) 男扮女装的特殊美感——猎奇心理第55-56页
  (二) 不易产生家庭矛盾第56-57页
  (三) 相互知己、互相推榖的心理依赖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注释第59-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陆诗歌与西晋文学
下一篇:卢卡奇、布莱希特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论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