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布莱希特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论争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对象 | 第9-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12-13页 |
四、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卢卡奇对现代主义的批判 | 第14-23页 |
一、 “物化”与现实主义理论 | 第14-17页 |
二、 “总体性”与现实主义理论 | 第17-19页 |
三、 现实主义的理想模式 | 第19-20页 |
四、 卢卡奇对现代主义的评价 | 第20-21页 |
五、 卢卡奇现实主义理论的影响及局限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布莱希特对于卢卡奇现实主义理论的反驳 | 第23-35页 |
一、 创作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 | 第23-26页 |
二、 创作的过程应具有探索性 | 第26-28页 |
三、 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应具有广阔性 | 第28-31页 |
四、 创作的目的应具有革命性 | 第31-35页 |
第三章 卢卡奇与布莱希特现实主义理论的比较 | 第35-39页 |
一、 卢卡奇与布莱希特理论中的相同点 | 第35-36页 |
(一) 文艺为政治服务 | 第35页 |
(二) 对文化遗产的态度 | 第35-36页 |
(三) 都受到无产阶级文化极左思潮的影响 | 第36页 |
二、 卢卡奇与布莱希特理论中的不同点 | 第36-39页 |
(一) 思想基础不同 | 第36-37页 |
(二)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同 | 第37页 |
(三) 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不同 | 第37-38页 |
(四) 对形式主义的理解不同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