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劳动教养制度论文

我国社区矫正的主体问题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导言第12-14页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第14-16页
第二章 社区矫正概述第16-29页
 第一节 社区矫正的概念第16-20页
  一、 狭义说第16-18页
  二、 广义说第18-20页
  三、 作者的观点第20页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性质第20-23页
  一、 刑事处罚性第21-22页
  二、 非监禁性第22页
  三、 社会参与性第22-23页
 第三节 社区矫正的刑事政策理论依据第23-24页
 第四节 社区矫正主体第24-29页
  一、 社区矫正主体概述第24-25页
  二、 界定社区矫正主体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第25-29页
第三章 我国社区矫正主体的现状考察第29-38页
 第一节 我国法律框架内关于社区矫正主体的立法演变第29-32页
 第二节 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现状考察第32-36页
  一、 上海市模式第32-33页
  二、 北京市模式第33-34页
  三、 湖北省模式第34-35页
  四、 对我国试点工作的小结第35-36页
 第三节 我国社区矫正主体设置模式的特点第36-38页
第四章 我国社区矫正主体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第38-46页
 第一节 社区矫正立法不完备第38-39页
 第二节 执法主体与工作主体分离第39-41页
 第三节 公安机关作为社区矫正主体的不足第41-42页
 第四节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社区矫正主体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确立第42-43页
 第五节 工作主体与其他参与主体角色与定位不明第43-46页
第五章 对域外社区矫正主体设置模式的经验借鉴第46-55页
 第一节 美国社区矫正工作执行主体设立模式第47-49页
 第二节 日本社区矫正工作执行主体设立模式第49-51页
 第三节 我国香港地区社区矫正工作执行主体设立模式第51-53页
 第四节 我国社区矫正主体设置模式的域外经验借鉴第53-55页
  一、 社区机构的专业化设置第53页
  二、 社会力量的多元化参与第53-55页
第六章 完善我国社区矫正主体问题的若干思考第55-68页
 第一节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价值构建第55-57页
 第二节 我国社区矫正主体问题的完善路径第57-68页
  一、 完善法制建设第57-59页
  二、 改革双主体模式第59-62页
  三、 完善单主体模式第62-64页
  四、 强化队伍建设第64-65页
  五、 引入社会力量第65-68页
结语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3-74页
后记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研究
下一篇:强制缔约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