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阈下抑郁 | 第10-11页 |
·阈下抑郁定义 | 第10-11页 |
·阈下抑郁的诊断 | 第11页 |
·注意偏向定义 | 第11-12页 |
·注意定义 | 第11-12页 |
·注意偏向定义 | 第12页 |
·注意偏向的机制 | 第12-14页 |
·图式理论 | 第12-13页 |
·注意成分理论 | 第13页 |
·注意资源理论 | 第13-14页 |
·平行分布加工(PDP)模型 | 第14页 |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 | 第14-17页 |
·情绪 Stroop 研究范式 | 第15页 |
·点探测范式(Dot-probe paradigm) | 第15-16页 |
·线索—靶子范式(Cue-target paradigm) | 第16页 |
·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paradigm) | 第16-17页 |
·记忆偏向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注意偏向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阈下抑郁个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注意偏向与记忆偏向一致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 问题提出 | 第22-28页 |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22-25页 |
·以往对注意偏向与记忆偏向一致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 第22页 |
·以往对阈下抑郁个体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较少 | 第22-23页 |
·探讨情绪诱发对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影响的研究较少 | 第23-24页 |
·对阈下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训练缺少研究 | 第24-25页 |
·研究设想 | 第25-26页 |
·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理论意义 | 第26页 |
·现实意义 | 第26-28页 |
3 实验研究 | 第28-47页 |
·实验一 阈下抑郁个体在非情绪诱发条件下的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 | 第28-36页 |
·实验目的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实验结果 | 第30-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实验二 阈下抑郁个体在情绪诱发条件下的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 | 第36-43页 |
·实验目的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 | 第37-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实验三 矫正条件下阈下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 | 第43-47页 |
·实验目的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实验结果 | 第43-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4 综合讨论 | 第47-51页 |
·关于阈下抑郁个体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的综合讨论 | 第47-49页 |
·对阈下抑郁个体注意偏向方面的综合讨论 | 第47-48页 |
·对阈下抑郁个体记忆偏向方面的综合讨论 | 第48-49页 |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49-51页 |
·实验材料的选择有待细化 | 第49页 |
·对阈下抑郁被试的筛选有待控制 | 第49页 |
·实验设计有待完善 | 第49-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