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性的交会对接近程段运动控制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 ·交会对接概述 | 第12-14页 |
| ·交会对接中航天器轨迹安全问题概述 | 第14-16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6-17页 |
| ·研究考虑安全性的交会对接运动控制的意义 | 第16-17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近程段运动控制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9-22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近程段运动控制及轨迹安全理论基础 | 第22-41页 |
| ·动力学建模 | 第22-30页 |
| ·坐标系定义 | 第22-23页 |
| ·相对运动方程 | 第23-26页 |
| ·相对运动特性分析 | 第26-30页 |
| ·近程段运动控制策略 | 第30-33页 |
| ·CW 制导 | 第30-31页 |
| ·高精度模型修正下的CW 制导 | 第31页 |
| ·指数减速制导 | 第31-33页 |
| ·基于碰撞概率的轨迹安全性分析 | 第33-40页 |
| ·碰撞概率思想 | 第33-35页 |
| ·碰撞概率计算 | 第35-40页 |
| ·碰撞概率准则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基于误判率的轨迹安全策略 | 第41-68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主观性检验问题 | 第41-52页 |
| ·轨迹安全问题的安全集和非安全集 | 第42-47页 |
| ·主观性检验准则 | 第47-52页 |
| ·等概率面的提出 | 第52-57页 |
| ·等概率面的定义 | 第52-53页 |
| ·等概率面模型的简化与计算 | 第53-57页 |
| ·概率积分与中心概率密度的关系 | 第57页 |
| ·误判率的提出 | 第57-67页 |
| ·误判率的定义和基本思想 | 第57-58页 |
| ·高速相遇条件下的误判率 | 第58-61页 |
| ·低速相遇条件下的误判率 | 第61-63页 |
| ·误判率的应用 | 第63-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四章 空间碎片规避策略 | 第68-7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68-70页 |
| ·问题的描述与模型 | 第68页 |
| ·参数设定 | 第68-70页 |
| ·问题的简化假设 | 第70页 |
| ·安全性分析方法 | 第70-76页 |
| ·统计安全区域内碎片流量的方法 | 第70-75页 |
| ·单一碎片相遇的碰撞概率方法 | 第75-76页 |
| ·碎片规避轨道的确定 | 第76-78页 |
| ·向碰撞概率梯度负方向的变轨策略 | 第76-77页 |
| ·算例 | 第77-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五章 考虑轨迹安全的自主段控制策略 | 第79-9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9-81页 |
| ·问题的描述 | 第79页 |
| ·参数设定 | 第79-80页 |
| ·轨迹安全性约束 | 第80-81页 |
| ·规避机动冲量显式计算方法 | 第81-86页 |
| ·计算思想 | 第81-82页 |
| ·最大碰撞概率发生时间 | 第82页 |
| ·规避机动冲量方向的确定 | 第82-83页 |
| ·规避机动冲量大小的确定 | 第83-84页 |
| ·误判率修正下的机动冲量确定方法 | 第84页 |
| ·算例 | 第84-86页 |
| ·基于多脉冲变轨和显式表达式的安全轨迹设计方法 | 第86-95页 |
| ·基于安全性的多脉冲变轨方法 | 第86-88页 |
| ·寻的段安全轨迹设计 | 第88-92页 |
| ·接近段安全轨迹设计 | 第92-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结束语 | 第96-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