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高低压涡轮过渡段研究进展 | 第14-25页 |
| ·简单扩压管道的研究 | 第14-18页 |
| ·S型高低压涡轮过渡段的研究 | 第18-25页 |
| ·高低压涡轮过渡段设计和数值方法研究 | 第25-30页 |
| ·流动控制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 ·附面层吸气 | 第30-31页 |
| ·附面层吹气 | 第31页 |
| ·旋涡发生器 | 第31-32页 |
| ·本文工作主要内容 | 第32-34页 |
| 第二章 涡轮过渡段数值计算方法讨论 | 第34-48页 |
| ·全三维数值计算方法 | 第34-37页 |
| ·流动控制方程组 | 第34-36页 |
| ·湍流模型 | 第36-37页 |
| ·计算方法简介 | 第37-38页 |
| ·计算网格对数值模拟精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湍流模型对数值模拟精度的影响 | 第39-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三章 实验装置与数据处理方法 | 第48-73页 |
| ·实验装置 | 第48-57页 |
| ·湍流网格 | 第49-51页 |
| ·高压涡轮导向叶片 | 第51-52页 |
| ·测量段介绍 | 第52-54页 |
| ·试验台特性 | 第54-57页 |
| ·测量及数据采集系统 | 第57-66页 |
| ·压力信号数据采集系统 | 第57-58页 |
| ·七孔探针 | 第58-63页 |
| ·恒温热线风速仪 | 第63-65页 |
| ·流动显示 | 第65页 |
| ·壁面静压 | 第65-66页 |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66-70页 |
| ·柱坐标系 | 第66页 |
| ·测量总压系数 | 第66-67页 |
| ·掺混损失系数 | 第67-69页 |
| ·流向涡量系数 | 第69-70页 |
| ·二次流矢量 | 第70页 |
| ·壁面剪切应力 | 第70页 |
| ·误差分析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四章 不同来流条件下高低压涡轮过渡段特性及内部复杂流场分析 | 第73-107页 |
| ·低载荷高低压涡轮过渡段(ITD)详细流场分析 | 第74-83页 |
| ·进口附面层厚度和湍流度对ITD流场的影响 | 第83-90页 |
| ·进口附面层厚度的影响 | 第87页 |
| ·进口湍流度的影响 | 第87-88页 |
| ·损失分析 | 第88-90页 |
| ·雷诺数对ITD流场的影响 | 第90-92页 |
| ·进口气流角分布的对ITD流场影响 | 第92-105页 |
| ·机匣处气流角改变对ITD流场的影响 | 第94-98页 |
| ·轮毂处气流角改变对ITD流场的影响 | 第98-102页 |
| ·气流角改变对ITD流场损失的影响 | 第102-10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 第五章 超紧凑涡轮过渡段优化设计 | 第107-127页 |
| ·优化设计方法 | 第108-114页 |
| ·优化方法流程 | 第108-110页 |
| ·初始结构的选择 | 第110-111页 |
| ·参数化方法 | 第111-112页 |
| ·样本数据库选择 | 第112-113页 |
| ·计算方法选择 | 第113-114页 |
| ·目标函数 | 第114页 |
| ·优化收敛准则 | 第114页 |
| ·优化方法验证 | 第114-118页 |
| ·超紧凑涡轮过渡段的设计及其设计规律 | 第118-126页 |
| ·AITD Build B | 第118-121页 |
| ·AITD Build C | 第121-125页 |
| ·AITD Build D | 第125-1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 第六章 超紧凑涡轮过渡段复杂流动机理及其流动控制 | 第127-166页 |
| ·AITD B提高中位角对流场的影响 | 第128-138页 |
| ·上游为Vane 2 | 第129-134页 |
| ·上游为Vane 11 | 第134-138页 |
| ·AITD_C增加进出口面积对流场的影响 | 第138-147页 |
| ·上游为Vane 2 | 第139-144页 |
| ·上游为Vane 11 | 第144-147页 |
| ·不同进口气流角对流场的影响 | 第147-150页 |
| ·超紧凑涡轮过渡段AITD_D | 第150-156页 |
| ·超紧凑涡轮过渡段流动控制研究—旋涡发生器 | 第156-164页 |
| ·对涡旋涡发生器(Cr_RVG)的参数选择 | 第157-160页 |
| ·同旋旋涡发生器(Co_RVG)的参数选择 | 第160-162页 |
| ·流动控制详细流场结构分析 | 第162-1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4-16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6-170页 |
| ·研究结论 | 第166-168页 |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68-170页 |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70-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2-18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80-182页 |
| 致谢 | 第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