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1.2.1 水安全概念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水安全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3 水安全的公共治理实践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8-32页 |
2.1 水安全的基本概念 | 第18-23页 |
2.1.1 水安全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2 水安全的特征 | 第19页 |
2.1.3 水安全的外延 | 第19-23页 |
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23-28页 |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涵 | 第23-24页 |
2.2.2 多中心治理主要特征 | 第24-25页 |
2.2.3 基于多中心治理的水安全理论内涵 | 第25-27页 |
2.2.4 多中心理论下的相关涉水主体的界定 | 第27-28页 |
2.3 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32页 |
2.3.1 指标体系的功能 | 第28-29页 |
2.3.2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29-30页 |
2.3.3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1页 |
2.3.4 突变级数法评价理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陕西水安全现状分析 | 第32-39页 |
3.1 陕西水安全环境 | 第32-33页 |
3.1.1 自然环境 | 第32页 |
3.1.2 社会环境 | 第32-33页 |
3.2 水安全资源禀赋 | 第33-35页 |
3.2.1 降水量 | 第33-34页 |
3.2.2 地表水及地下水 | 第34页 |
3.2.3 水资源量 | 第34-35页 |
3.3 陕西水安全实践成效 | 第35-39页 |
3.3.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 第36页 |
3.3.2 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加快 | 第36-37页 |
3.3.3 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大幅提升 | 第37页 |
3.3.4 民生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 第37-38页 |
3.3.5 水生态文明建设初显成效 | 第38页 |
3.3.6 法规体系建设与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陕西水安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54页 |
4.1 陕西水安全实践存在问题 | 第39-42页 |
4.1.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 第39-40页 |
4.1.2 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不完善 | 第40页 |
4.1.3 城乡供水保障水平不高 | 第40-41页 |
4.1.4 农田灌溉设施相对薄弱 | 第41页 |
4.1.5 水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 第41-42页 |
4.2 陕西水安全等级评价 | 第42-52页 |
4.2.1 陕西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42-45页 |
4.2.2 水安全评价等级阈值 | 第45-47页 |
4.2.3 水安全评价指标处理 | 第47-48页 |
4.2.4 突变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4.2.5 归一化计算 | 第49-50页 |
4.2.6 水安全评价结论 | 第50-52页 |
4.3 基于多中心治理视域下的原因分析 | 第52-54页 |
4.3.1 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未建立 | 第52页 |
4.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监管能力不足 | 第52页 |
4.3.3 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程度较低 | 第52-53页 |
4.3.4 公众参与水安全实践意识不强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基于多中心视角下的陕西水安全对策建议 | 第54-61页 |
5.1 基于多中心治理的陕西水安全实践的依据与原则 | 第54-56页 |
5.1.1 基于多中心治理的水安全理论现实依据 | 第54-55页 |
5.1.2 基于多中心治理的陕西水安全实践的基本原则 | 第55-56页 |
5.2 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和引导作用 | 第56-58页 |
5.2.1 建立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 第56页 |
5.2.2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 第56页 |
5.2.3 全面推行河长制 | 第56-57页 |
5.2.4 科学规划布局水资源配置网络 | 第57-58页 |
5.2.5 建立完善的水安全实践法制体系 | 第58页 |
5.3 注重水安全实践市场调节作用 | 第58-60页 |
5.3.1 建立水资源管理分级投入机制 | 第58页 |
5.3.2 建立水资源管理多元化投入机制 | 第58-59页 |
5.3.3 建立水权交易市场 | 第59页 |
5.3.4 改革水价形成机制 | 第59页 |
5.3.5 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监管体制 | 第59-60页 |
5.4 构建公众广泛参与的节水型社会 | 第60-61页 |
5.4.1 加强水安全教育 | 第60页 |
5.4.2 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 第60页 |
5.4.3 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