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司法实践与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我国刑事和解的探索与实践 | 第11-21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价值 | 第11-17页 |
一、传统刑事司法模式的弊端 | 第11-12页 |
二、刑事和解的价值 | 第12-17页 |
第二节 我国刑事和解的实践模式 | 第17-21页 |
一、西方国家刑事和解模式 | 第17-20页 |
二、我国刑事和解的实践模式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刑事和解存在的问题 | 第21-33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理论困境与出路 | 第21-27页 |
一、刑事和解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冲突 | 第22-25页 |
二、刑事和解与刑法目的理论 | 第25-27页 |
三、刑事和解与正当程序 | 第27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3页 |
一、刑事和解主体的权利保障问题 | 第27-30页 |
二、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问题 | 第30-32页 |
三、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问题 | 第32-33页 |
四、刑事和解主持人的选择问题 | 第33页 |
第三章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 第33-49页 |
第一节 我国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3-35页 |
一、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 | 第33-34页 |
二、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配套性制度建设 | 第35-41页 |
一、相关法律的修改应提上议事日程 | 第35-38页 |
二、司法实务中的配套性制度 | 第38-39页 |
三、加强社区矫正制度建设 | 第39-40页 |
四、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 | 第41-49页 |
一、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 第41-43页 |
二、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 | 第43-46页 |
三、刑事和解的主持人员 | 第46-47页 |
四、刑事和解的程序设计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