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中国古代司法官责任制度及其法文化分析

前言第1-19页
 一、 司法官责任的语义阐释第10-11页
 二、 古代司法官的组成第11-16页
 三、 司法官责任制度研究的现状与意义第16-17页
 四、 司法官责任制度研究的方法第17-19页
上篇 司法官责任制度的历史考察第19-110页
 第一章 司法官责任制度的静态考察第19-62页
  一、 司法官责任制度的历史演变第19-32页
   (一) 秦汉——确立时期第20页
   (二) 唐宋——定型时期第20-23页
   (三) 明清——完备时期第23-32页
  二、 司法官责任制度的内容第32-56页
  三、 司法官责任制度的构成第56-62页
   (一) 责任规范的法律形式第56-57页
   (二) 司法责任追究的原则第57-58页
   (三) 司法官责任的追究形式第58-59页
   (四) 司法官责任制度的特点第59-62页
 第二章 古代司法官责任制度的动态考察第62-110页
  一、 责任制度运行的基础第62-67页
   (一) 责任制度运行的政治基础第62-63页
   (二) 责任制度运行的理论基础第63-67页
  二、 责任制度的运行机制第67-82页
   (一) 司法官责任追究的主体及权限第67-68页
   (二) 司法官责任追究的程序第68-82页
  三、 责任制度运行的配套保障措施第82-85页
   (一) 官吏的选任制度第82页
   (二) 官吏的考课制度第82-84页
   (三) 监察制度第84-85页
  四、 司法官责任制度的推行实效第85-110页
   (一) 司法官责任规范的总体实施状况第86-87页
   (二) 司法官责任规范的具体实施状况第87-104页
   (三) 责任规定与现实的反差及成因第104-110页
下篇 司法官责任制度的法文化解析第110-154页
 第三章 司法官责任制度的法文化底蕴第110-130页
  一、 官箴文化与司法官责任制度第110-119页
   (一) 官箴的沿革第111-113页
   (二) 官箴对司法官吏品行的塑造第113-114页
   (三) 官箴对具体司法行为的佐治第114-116页
   (四) 官箴与司法官责任制度佐治司法的表里关系第116-118页
   (五) 官箴与司法官责任制度佐治古代司法的共同特色第118-119页
  二、 特权文化与司法官责任制度第119-122页
  三、 天道观念与司法官责任制度第122-127页
   (一) 天道观念与司法官责任制度的产生第122-123页
   (二) 天道鬼神观念与司法裁判第123-127页
  四、 宗教文化与司法官责任制度第127-130页
 第四章 司法官责任制度的法文化价值第130-141页
  一、 司法官责任制度的法文化内涵第130-138页
   (一) 法律规范层面第130-131页
   (二) 法律设施层面第131-133页
   (三) 法律技术层面第133-135页
   (四) 法律思想层面第135-138页
  二、 古代司法官责任制度的历史价值第138-141页
   (一) 支撑封建诉讼机制运作的杠杆第138-139页
   (二) 平衡民众心理的调节器第139页
   (三) 宣示封建法律精神,实现社会和谐第139-140页
   (四) 制约权力的滥用,维护封建法律秩序与安全第140-141页
 第五章 司法官责任制度的法文化承继第141-154页
  一、 司法官责任制度的近现代转型第141-146页
  二、 古代司法官责任制度的批判与扬弃第146-149页
  三、 现代司法责任制度的完善第149-154页
   (一) 现行责任制度的缺限第150页
   (二) 现代法官责任制度的完善第150-154页
结论第154-157页
主要参考资料第157-161页
后记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变革社会中的法律秩序--近代中国对司法独立的价值追求与现实依归
下一篇:晚清法律移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