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晚清法律移值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2页
第一章 法律移植的一般理论第12-42页
 第一节 法律移植的原因第12-18页
  一、 法律发展的需要第13-15页
  二、 政治权力的推动第15-18页
 第二节 法律移植的对象第18-26页
  一、 政治法律制度的移植第19-21页
  二、 风俗习惯的保留第21-23页
  三、 经济法律制度的移植第23-26页
 第三节 法律移植的方式第26-33页
  一、 法理移植第27-29页
  二、 司法移植第29-31页
  三、 立法移植第31-33页
 第四节 法律移植的效果第33-42页
  一、 法律移植效果不同的原因第33-36页
  二、 混合法的形成与发展第36-42页
第二章 中国传统法律的发展状况第42-58页
 第一节 关于国家与一般社会共同体的关系第43-48页
 第二节 从法律的产生与发展透视法律与习惯、道德、教规等社会规则之间的关系第48-53页
 第三节 中国传统法律的发展状况分析第53-58页
第三章 晚清社会多元状况第58-80页
 第一节 晚清社会的政治多元化第58-64页
  一、 地方势力集团的兴起第58-61页
  二、 近代政党的出现第61-64页
 第二节 晚清社会的经济多元化第64-72页
  一、 近代工业化的开始第65-66页
  二、 近代社会组织的变迁第66-68页
  二、 近代社会团体与政府的关系——以商会为例第68-72页
 第三节 晚清社会的文化多元化第72-80页
  一、 近代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第72-74页
  二、 中体西用——多元文化共存的模式第74-80页
第四章 晚清法律移植的动机第80-102页
 第一节 晚清旧法体系的滞后性第81-88页
  一、 晚清传统法律形式的滞后性第81-84页
  二、 晚清传统法律内容的滞后性第84-88页
 第二节 晚清政府争取主权独立的要求第88-94页
  一、 领事裁判权与主权第88-89页
  二、 清政府对于主权的理解第89-92页
  三、 清政府对于主权独立的争取第92-94页
 第三节 晚清政府统一中央集权的要求第94-102页
  一、 清末新政之前中央集权的问题及其解决第95-96页
  二、 清末新政中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96-102页
第五章 晚清法理移植、对象及其效果第102-146页
 第一节 晚清西方法律思想输入中国的途径第102-116页
  一、 晚清对于西方法律书籍的翻译第102-106页
  二、 晚清法律人才的培养第106-116页
 第二节 法学家、思想家对于西方法律的传播——以宪政思想为例第116-125页
  一、 近代西方人对于宪政的理解第117-119页
  二、 宪政思想传入中国时的误译第119-121页
  三、 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宪政的理解第121-125页
 第三节 法学家、思想家对于西方法律的传播——以近代刑法原则为例第125-138页
  一、 近代西方刑法理论之变迁第126-131页
  二、 近代中国对于西方刑法思想、刑法原则的吸纳第131-136页
  三、 《大清新刑律》确立近代刑法原则的理由第136-138页
 第四节 沈家本会通中西的修律思想第138-146页
  一、 清末修律的主持者第139-142页
  二、 沈家本主持修律的指导思想第142-143页
  三、 清末融合中西的法律第143-146页
第六章 晚清司法移植第146-183页
 第一节 中外交涉案件中的司法移植第146-152页
 第二节 近代审判机关和审判制度第152-166页
  一、 近代审判机关的建立第152-159页
  二、 近代审判制度的实施第159-166页
 第三节 新政实施进程中的司法移植第166-183页
  一、 援引西方法理第169-176页
  二、 援用外来法规第176-179页
  三、 运用外来法律解释技术第179-183页
第七章 晚清立法移植、对象及其效果第183-229页
 第一节 清末立法机关及立法程序第183-191页
  一、 修订法律馆第183-184页
  二、 宪政编查馆第184-187页
  三、 资政院第187-188页
  四、 清末法律编纂者的影响第188-191页
 第二节 清末立法移植的对象及效果之一:清末有关政治制度的立法第191-202页
  一、 清廷对于日本宪政的模仿第192-195页
  二、 清廷通过立法对于中央地方势力的控制第195-198页
  三、 政治方面立法实施的后果第198-202页
 第三节 清末立法移植的对象及效果之二:清末有关民事商事的立法第202-217页
  一、 清末民商法规的超前性第203-207页
  二、 从司法实践看清末民商法规的缺陷第207-217页
 第四节 清末立法移植的对象及效果之三:清末立法中对于中国传统的保留第217-229页
  一、 传统法律概念的保留第219-220页
  二、 传统法律规范的保留第220-221页
  三、 有关民事、商事习惯的调查第221-224页
  四、 清末立法中的新旧冲突第224-229页
结语第229-231页
参考书目第231-233页

论文共2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古代司法官责任制度及其法文化分析
下一篇:动产担保交易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