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广东省医保进出口公司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目录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1.1 省医保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及意义第13-18页
  1.1.1 公司现状第13-14页
  1.1.2 省医保的改革历程及存在问题第14-15页
  1.1.3 省医保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第15-18页
 1.2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第18-20页
  1.2.1 起步阶段第18页
  1.2.2 探索阶段第18-19页
  1.2.3 深化改革阶段第19-20页
  1.2.4 新的历史阶段第20页
 1.3 当代西方企业产权理论第20-24页
  1.3.1 队生产理论第20-21页
  1.3.2 现代公司理论第21-22页
  1.3.3 委托代理理论第22-24页
 1.4 我国产权制度的研究第24-26页
  1.4.1 我国产权制度研究的概况第24页
  1.4.2 我国产权制度研究存在的缺陷第24-25页
  1.4.3 现代产权制度的构成体系第25-26页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省医保产权制度现状及弊端第28-32页
 2.1 省医保产权制度现状第28页
 2.2 现有产权制度存在的弊端第28-32页
  2.2.1 外贸集团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2.2.2 省医保产权制度存在的弊端第30-32页
第三章 省医保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第32-36页
 3.1 建立法人财产制度第32-33页
 3.2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制度第33-34页
 3.3 建立有限责任制度第34页
 3.4 明晰产权关系第34-35页
 3.5 转换经营机制第35-36页
第四章 省医保产权制度改革的原则及形式的选择第36-47页
 4.1 产权制度改革原则第36-41页
  4.1.1 思想发动的原则第36-37页
  4.1.2 资产评估的基本原则第37页
  4.1.3 清查资产和产权界定的原则第37-38页
  4.1.4 股权设置的基本原则第38-41页
 4.2 产权制度改革形式的选择第41-47页
  4.2.1 有限责任公司第41-42页
  4.2.2 股份有限公司第42-44页
  4.2.3 产权制度改革形式的选择第44-47页
第五章 制约省医保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障碍第47-58页
 5.1 包袱沉重第47-51页
  5.1.1 过度负债第47-49页
  5.1.2 人员包袱过重第49-50页
  5.1.3 包袱沉重对产权制度改革的影响第50-51页
 5.2 制约职工持股的障碍第51-53页
  5.2.1 职工普遍没有出资信心第51-52页
  5.2.2 职工持股的资金来源问题第52页
  5.2.3 职工持股的比例问题第52-53页
 5.3 产权制度改革成本高的障碍第53-55页
  5.3.1 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费和医疗费障碍第53页
  5.3.2 职工全民身份的置换障碍第53-54页
  5.3.3 各种收费障碍第54页
  5.3.4 药品和医疗器械经营权障碍第54-55页
 5.4 企业内部人的障碍第55-56页
 5.5 境外资本直接投资的障碍第56页
 5.6 产权制度改革时间长的障碍第56-58页
第六章 省医保产权制度改革的战略步骤第58-64页
 6.1 生存第58-61页
  6.1.1 多方筹集资金第58-59页
  6.1.2 强化经营管理第59-60页
  6.1.3 积极开拓市场第60-61页
 6.2 股份制改造第61-62页
  6.2.1 股份制的概念第61页
  6.2.2 股份制与产权制度改革的关系第61-62页
  6.2.3 股份制改造的操作程序第62页
 6.3 发展壮大第62-64页
第七章 省医保产权制度改革的策略第64-81页
 7.1 债务重组第64-66页
  7.1.1 债务重组的目标第64页
  7.1.2 债务重组的原则第64-65页
  7.1.3 债务重组的运作方式第65-66页
 7.2 合理设置股权第66-74页
  7.2.1 省医保股权设置的种类第66-72页
  7.2.2 股权设置的方法第72页
  7.2.3 股权结构的安排第72-74页
 7.3 妥善安置离退休和离岗人员第74-75页
 7.4 人力资本产权明晰化和商品化第75-76页
  7.4.1 全员置换身份的思路第75-76页
  7.4.2 实行效率与公平兼顾的用工制度第76页
 7.5 建立和健全内部经营机制第76-81页
  7.5.1 激励机制第76-77页
  7.5.2 监督约束机制第77-78页
  7.5.3 用人机制第78页
  7.5.4 分配制度第78-79页
  7.5.5 发展机制第79-81页
第八章 构造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第81-88页
 8.1 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第81页
 8.2 公司治理结构的层次第81-82页
 8.3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普遍存在的问题第82-84页
  8.3.1 所有权监督乏力第82-83页
  8.3.2 代理人对委托人的反向控制第83页
  8.3.3 经营者选拔非市场化第83-84页
  8.3.4 领导结构单一第84页
 8.4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第84-88页
  8.4.1 逐步调整股权结构第84-85页
  8.4.2 加强董事会的监控功能第85页
  8.4.3 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监督第85-86页
  8.4.4 强化监事会的作用第86-87页
  8.4.5 处理好新三会和老三会的关系第87-88页
结论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企业信用管理的研究
下一篇: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