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解构性修辞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有关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文学语言的修辞解构性 | 第11-21页 |
·文学语言 | 第11页 |
·文学语言的本质特征 | 第11-14页 |
·文学语言解构性修辞文本 | 第14-21页 |
第三章 作者对解构性文学语言的修辞表达 | 第21-26页 |
·作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修辞表达 | 第21页 |
·作者对解构性文学语言表达的心理机制 | 第21-23页 |
·作者对解构性文学语言表达的思维能力 | 第23-26页 |
第四章 读者对解构性文学语言的修辞接受 | 第26-34页 |
·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修辞接受 | 第26-29页 |
·读者对解构性文学语言的接受心理 | 第29-32页 |
·解构性修辞文本审美效果的产生 | 第32-34页 |
第五章 文学语言解构性修辞主体的互动研究 | 第34-41页 |
·作者的创作意图引导读者的阅读心理 | 第34-35页 |
·读者的接受心理反作用于作者的修辞策略 | 第35-36页 |
·作者与读者之间施受关系的互动性 | 第36-38页 |
·对修辞主体间互动性的认知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