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一流的人才,是构建一流企业的核心 | 第10-11页 |
| ·了解人才本质,是促进人才发展的途径 | 第11页 |
| ·员工培训,是促进人才增值的关键 | 第11页 |
| ·激励机制,是挖掘人才潜能的手段 | 第11页 |
| ·人才考评方法综述 | 第11-12页 |
| ·案例研究法考评 | 第11-12页 |
| ·观察法考评 | 第12页 |
| ·调查法考评 | 第12页 |
| ·测验法考评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研究重点、难点 | 第14-15页 |
| ·研究重点 | 第14页 |
| ·研究难点 | 第14-15页 |
| 2. 人才考评相关理论 | 第15-20页 |
| ·概念解析 | 第15-17页 |
| ·关于一流人才 | 第15-16页 |
| ·关于知识型员工 | 第16页 |
| ·关于人才考评 | 第16-17页 |
| ·关于绩效评估 | 第17页 |
| ·关于学习型组织 | 第17页 |
| ·人才考评的一般理论 | 第17-19页 |
| ·人-职匹配理论 | 第17-18页 |
| ·绩效评估的SMART 原则 | 第18页 |
| ·绩效评估的4E 理论 | 第18-19页 |
| ·组织管理的SWOT 分析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3.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现有人才现状及考评制度分析 | 第20-32页 |
| ·人才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 ·人才队伍强大 | 第20页 |
| ·工作条件优越 | 第20页 |
| ·学习气氛浓厚,专业技术过硬 | 第20-21页 |
| ·人才需求分析 | 第21-28页 |
| ·科技人才相对缺乏 | 第21-22页 |
| ·人才发展战略——“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 第22-24页 |
| ·人才开发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 ·原有考评制度分析 | 第28-31页 |
| ·原有考评标准的SMART 评估 | 第28-30页 |
| ·原有考评标准的4E 评估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4.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新的人才考评体系设计 | 第32-45页 |
| ·人才考评的准则 | 第32-36页 |
| ·树立现代人才理念 | 第32-33页 |
| ·明确人才领先战略 | 第33-34页 |
| ·构建人才成长机制 | 第34-36页 |
| ·人才考评体系设置原则 | 第36-38页 |
| ·动态性原则 | 第36-37页 |
| ·公开性原则 | 第37页 |
| ·差别性原则 | 第37页 |
| ·工作量考评和终极目标考评相结合原则 | 第37页 |
| ·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原则 | 第37-38页 |
| ·人才考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8-41页 |
| ·人才考评指标的确定 | 第38-40页 |
| ·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基本含义 | 第40-41页 |
| ·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41-44页 |
| ·确立专家组评价集 | 第41页 |
| ·确立指标权重集 | 第41-43页 |
| ·确定指标的隶属度 | 第43页 |
| ·计算评价值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5.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人才综合评价及对策建议 | 第45-52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 | 第45-48页 |
| ·权重集计算 | 第45-47页 |
| ·隶属度复合矩阵确定 | 第47-48页 |
| ·综合评价(考评)结果 | 第48页 |
| ·综合分析 | 第48页 |
| ·锻造一流人才队伍的几点建议 | 第48-51页 |
| ·建立和完善行政和专业两条线管理机制 | 第49页 |
|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 第49页 |
| ·建立和完善适应国际化、市场化的人才竞争机制 | 第49页 |
| ·建立和完善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 第49-50页 |
|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50-51页 |
| ·建立完善实践锻炼机制,加强思想教育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6. 总结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附件1 | 第58-61页 |
| 附件2 | 第61-78页 |
| 附件3 | 第78-81页 |
| 个人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