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9-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引言 | 第10页 |
·IBR的发展简史及分类地位 | 第10页 |
·IBR的流行病学 | 第10-11页 |
·IBRV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 第11-12页 |
·IBR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2-14页 |
·IBR的临床症状 | 第14页 |
·诊断 | 第14-15页 |
·预防和控制 | 第15-22页 |
·常规疫苗 | 第15-16页 |
·DNA疫苗 | 第16页 |
·亚单位疫苗 | 第16-17页 |
·基因工程缺失苗 | 第17-18页 |
·病毒活载体重组疫苗 | 第18-22页 |
第2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G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第22-36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2-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病毒PFU的测定 | 第31页 |
·EGFP表达盒及gG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的PCR扩增结果 | 第31-33页 |
·重组转移质粒的鉴定结果 | 第33-35页 |
·重组转移质粒伴DNA3.1-ZYP浓度的测定 | 第35页 |
·同源重组结果 | 第35-36页 |
第3章 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G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6-47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2页 |
·试验材料 | 第36-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细胞融合 | 第42-43页 |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43页 |
·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43-44页 |
·单抗亚类鉴定结果 | 第44-45页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第45-4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7-53页 |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G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 第47-50页 |
·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G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50-53页 |
·McAb的效价 | 第50页 |
·动物的免疫 | 第50-51页 |
·细胞融合 | 第51页 |
·筛选 | 第51-52页 |
·克隆 | 第52-5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