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导言 | 第13-14页 |
一、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概述 | 第14-21页 |
(一)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 | 第14页 |
(二)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立法背景 | 第14-16页 |
(三)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特征及功能 | 第16-17页 |
(四) 建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 | 第17-21页 |
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民事责任构成 | 第21-26页 |
(一) 传统民事责任构成 | 第21页 |
1、加害行为 | 第21页 |
2、有损害事实的发生 | 第21页 |
3、加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 第21页 |
4、侵权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 第21页 |
(二) 离婚损害赔偿构成要件的特殊性 | 第21-22页 |
(三) 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22-26页 |
1、一方有法定的严重过错 | 第22-23页 |
2、另一方无过错 | 第23-24页 |
3、须因严重过错导致离婚 | 第24-26页 |
三、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 | 第26-30页 |
(一) 提起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时间 | 第26-27页 |
(二)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的起算 | 第27-28页 |
(三) 赔偿标准的确定 | 第28页 |
(四) 支付方式 | 第28-30页 |
四、现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 | 第30-39页 |
(一) 导致离婚的法定过错行为的范围过于狭窄 | 第30-33页 |
(二) 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不甚明确 | 第33页 |
(三) 精神损害方面的赔偿标准不清,实践中难以掌握 | 第33-36页 |
(四) 举证困难,不利于保护无过错方 | 第36-39页 |
五、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 | 第39-44页 |
(一) 离婚损害赔偿关系的主体 | 第39-42页 |
1、离婚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 | 第39-41页 |
2、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 | 第41-42页 |
(二) 扩大赔偿范围,设定兜底性条款 | 第42-43页 |
(三) 明确适用范围 | 第43页 |
(四) 举证责任适当倒置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