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心理和谐的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选题目的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9-10页 |
1 心理和谐概述 | 第10-19页 |
·心理和谐的内涵及结构 | 第10-12页 |
·心理和谐的内涵 | 第10-11页 |
·心理和谐的结构 | 第11-12页 |
·研究心理和谐的主要借鉴理论 | 第12-17页 |
·健康人格塑造理论 | 第12-13页 |
·角色冲突理论 | 第13-15页 |
·情绪管理理论 | 第15-17页 |
·高校辅导员心理和谐的意义 | 第17-19页 |
·辅导员的心理和谐是自身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 | 第17页 |
·辅导员的心理和谐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 第17-18页 |
·辅导员的心理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 第18-19页 |
2 高校辅导员心理状况调查及分析 | 第19-30页 |
·高校辅导员心理状况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19-24页 |
·研究工具与调查对象 | 第19页 |
·调查结果统计 | 第19-22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2-24页 |
·高校辅导员心理不和谐的原因分析 | 第24-30页 |
·“非职业化状态”导致辅导员职业前途焦虑 | 第24-25页 |
·专门针对辅导员的心理辅导相对匮乏 | 第25-26页 |
·部分辅导员存在职业倦怠现象 | 第26-27页 |
·工作职责不清导致辅导员多种角色冲突 | 第27-28页 |
·对辅导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相对缺乏 | 第28-29页 |
·社会对辅导员的评价和辅导员自我评价相冲突 | 第29页 |
·部分辅导员的心理知识水平和自我认知能力欠缺 | 第29-30页 |
3 高校辅导员心理和谐的建设策略 | 第30-45页 |
·确立顺应社会主导价值准则的心理取向 | 第30页 |
·树立职业信念和培育专业精神 | 第30-33页 |
·重视并指导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 第31-32页 |
·营造心理和谐的良好职业制度环境 | 第32-33页 |
·开拓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角 | 第33页 |
·塑造辅导员的健康人格 | 第33-36页 |
·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34页 |
·加强辅导员的自我调试 | 第34-35页 |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第35-36页 |
·提高辅导员的角色调试能力 | 第36-38页 |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准确定位辅导员的角色 | 第36-37页 |
·明确辅导员的角色职责 | 第37-38页 |
·正确认知角色并建立合理的角色期望 | 第38页 |
·重视辅导员自身的情绪管理 | 第38-41页 |
·培养正确的情绪认知能力 | 第38-39页 |
·掌握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 | 第39-40页 |
·构建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 第40-41页 |
·建立健全辅导员心理保健机制 | 第41-45页 |
·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41页 |
·开设专门针对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与活动 | 第41-42页 |
·组织开展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 第42-43页 |
·提升辅导员的心理自助能力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48-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