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论文--光纤元件论文

光子晶体光纤及相关通信光电子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目录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7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8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8-19页
 参考文献第19-27页
第二章 光子晶体光纤的分析方法Ⅰ-时域有限差分法第27-45页
   ·引言第27页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第27-38页
     ·麦克斯韦方程的FDTD表达式第28-33页
     ·吸收边界条件—全匹配层(Perfectly Matched Layer(PML))第33-37页
     ·数值稳定性要求和激励源设置第37-38页
   ·光子晶体光纤的FDTD分析第38-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第三章 光子晶体光纤的分析方法Ⅱ—改进的有效折射率方法第45-58页
   ·引言第45页
   ·标量有效折射率方法第45-48页
   ·矢量有效折射率方法第48-50页
     ·等效的阶跃折射率光纤的特征方程第48-49页
     ·包层等效折射率的求解第49-50页
   ·改进的有效折射率方法第50-56页
     ·模型的建立第50-53页
     ·改进的有效折射率方法的有效性和计算精度的检验第53-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第四章 光子晶体光纤中平坦超连续谱产生的理论研究第58-94页
   ·引言第58-59页
   ·超连续谱的介绍第59-61页
   ·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第61-63页
     ·自相位调制和交叉相位调制第61-62页
     ·四波混频第62-63页
     ·受激拉曼散射和受激布里渊散射第63页
   ·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方程第63-67页
   ·利用色散平坦光子晶体光纤产生平坦超连续谱的理论研究第67-73页
     ·色散平坦光纤的色散曲线模型第67-68页
     ·超连续谱产生的理论模拟与分析第68-71页
     ·光纤色散参量和泵浦条件对超连续谱产生的影响第71-73页
   ·色散平坦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第73-76页
     ·色散平坦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第73-75页
     ·利用设计的色散平坦光子晶体光纤产生超连续谱以及获得多波长信道第75-76页
   ·利用锥型光子晶体光纤产生平坦超连续谱的理论研究第76-86页
     ·锥型光子晶体光纤的理论模型及计算结果第76-82页
     ·光纤损耗的影响第82-83页
     ·拉锥长度的影响第83-84页
     ·泵浦脉冲宽度的影响第84页
     ·空气孔间距∧沿凹形曲线减小时的情形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4页
第五章 超连续谱在非线性色散平坦光子晶体光纤中产生的实验研究第94-107页
   ·引言第94页
   ·实验装置第94-96页
   ·泵浦波长为1552nm时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6-103页
     ·平坦超连续谱的产生及基于超连续谱滤波的多波长脉冲源第96-99页
     ·不同输入功率的情况下,光谱展宽的情形第99-101页
     ·光纤损耗、光纤长度和泵浦脉冲宽度等因素对超连续谱产生的影响第101-103页
   ·泵浦波长为1545nm时的实验结果第103-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7页
第六章 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全光再生研究第107-123页
   ·引言第107页
   ·基于SPM效应的全光2R再生的原理第107-109页
   ·理论研究第109-117页
     ·再生器的传输特性第111-114页
     ·滤波器参量对再生器性能的影响第114-115页
     ·两级全光再生的研究第115-117页
   ·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中全光2R再生的实验研究第117-121页
     ·实验装置第117-118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18-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3页
第七章 光子晶体光纤在脉冲压缩和整形中的应用研究第123-131页
   ·引言第123页
   ·基于PCF-NOLM的脉冲压缩第123-130页
     ·基本方程第123-124页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24-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1页
第八章 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补偿及全光波长变换的实验研究第131-141页
   ·引言第131-132页
   ·基于PCF的宽带色散补偿的实验研究第132-136页
     ·宽带色散补偿原理第132-133页
     ·实验装置第133-134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34-136页
   ·基于色散平坦PCF中四波混频效应的全光波长变换实验第136-140页
     ·实验装置第136-137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37-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14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3-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2~a上重根负循环码
下一篇:导游人员激励机制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