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东部尧禾村剖面记录的万年以来环境演变高分辨率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0页 |
·黄土学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黄土-古土壤环境替代指标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土壤微形态学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和工作流程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技术路线及工作流程 | 第13-15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5-17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5页 |
·研究剖面 | 第15-17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 | 第17-27页 |
·理化性质测量方法 | 第17-20页 |
·磁化率测定方法 | 第17页 |
·粒度测量方法 | 第17-18页 |
·化学元素测量方法 | 第18页 |
·烧失量的测量方法 | 第18-19页 |
·吸湿水的测量方法 | 第19页 |
·碳酸钙的测量方法 | 第19-20页 |
·微形态研究方法 | 第20-27页 |
·薄片的制作 | 第20-21页 |
·微形态的观察和图像采集 | 第21-26页 |
·相关信息的提取 | 第26-27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7-55页 |
·YHC剖面理化性质特征 | 第27-32页 |
·磁化率变化及意义 | 第27-28页 |
·粒度组成及意义 | 第28-29页 |
·碳酸钙含量变化及意义 | 第29-30页 |
·烧失量的分布与意义 | 第30-31页 |
·吸湿水的含量变化及意义 | 第31-32页 |
·YHC剖面中元素分布特征及意义 | 第32-37页 |
·常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 第32-34页 |
·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 第34-35页 |
·元素比值结果及意义 | 第35-37页 |
·微形态特征及其原因 | 第37-55页 |
·土壤孔隙和微垒结特征 | 第37-41页 |
·土壤形成物特征 | 第41-5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