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古气候学论文

大荔TSG剖面记录的关中东部全新世环境演变高分辨率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论文选题的科学依据第9-11页
   ·全新世环境演变的研究进展第11-14页
     ·冰芯研究第11-12页
     ·深海沉积物研究第12页
     ·黄土-古土壤序列研究第12-13页
     ·其他信息载体研究第13-14页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4页
   ·研究过程和工作量第14-18页
     ·野外考察第15页
     ·样品处理和室内测试分析第15页
     ·数据处理、分析和解释第15-18页
第2章 区域概况和实验材料第18-21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18页
   ·剖面选择第18-19页
   ·剖面地层的年龄第19-21页
第3章 TSG剖面磁化率分布与环境演变第21-25页
   ·磁化率的测定方法第21页
   ·磁化率的环境意义第21-22页
   ·TSG剖面磁化率分布与环境演变第22-25页
第4章 TSG剖面粒度组成与环境演变第25-31页
   ·粒度的测定方法第25页
   ·粒度的环境意义第25-26页
   ·粒度分布与环境演变的关系第26-31页
     ·粒度组成分析第26-27页
     ·不同粒径百分含量分析第27-28页
     ·粘粒/粗粉沙比值(Kd值)分析第28-31页
第5章 TSG剖面元素分布与环境演变第31-47页
   ·元素测定方法第31页
   ·常量元素分布及其环境意义第31-37页
     ·常量元素分布特征第31-35页
     ·钾钠比、硅铝铁率、残积系数、淋溶系数特征及其意义第35-37页
   ·微量元素分布及其环境意义第37-47页
     ·Rb、Ba、Sr、Ga、P组成特征分析第37-41页
     ·Ni、Cu、Zn、V、Co、Pb、Nb、Mn、Ti、As等组成特征第41-47页
第6章 TSG剖面CaCO_3、pH、烧失量特征与环境演变第47-57页
   ·CaCO_3、pH、烧失量及吸湿水测定方法第47-50页
     ·CaCO_3的测定方法第47-48页
     ·pH值的测定方法第48页
     ·烧失量的测定方法第48-49页
     ·吸湿水的测定方法第49-50页
   ·CaCO_3、pH、烧失量、吸湿水的环境意义第50-52页
     ·CaCO_3的环境意义第50页
     ·pH值的环境意义第50-51页
     ·烧失量的环境意义第51页
     ·吸湿水的环境意义第51-52页
   ·CaCO_3、pH、烧失量、吸湿水分布与环境演变第52-57页
     ·CaCO_3分布指示的环境特征第52-53页
     ·pH值分布与环境演变第53页
     ·烧失量分布与环境演变第53-54页
     ·吸湿水分布与环境演变第54-57页
第7章 关中东部全新世环境特征分析第57-71页
   ·全新世时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第57-63页
     ·TSG剖面中不同元素迁移的差异第57-62页
     ·TSG剖面的化学风化程度第62-63页
   ·TSG剖面粒度分形特征第63-67页
     ·分形维数的计算第63页
     ·粒度分形维数特征第63-65页
     ·TSG剖面粒度分形维数反映的环境特征第65-67页
   ·关中东部全新世时期的环境及其演变特征第67-69页
     ·全新世早期(11500~8500 aB.P.)第67页
     ·全新世中期(8500~3100 a B.P.)第67-68页
     ·全新世晚期(3100 a B.P.以来)第68-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中东部尧禾村剖面记录的万年以来环境演变高分辨率研究
下一篇:西安城市化气候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