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4页 |
·河流阶地的成因及其研究意义 | 第8-9页 |
·河流阶地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9-11页 |
·选题依据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1-14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4-26页 |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研究区的地质·地貌状况 | 第14-19页 |
·地貌特点 | 第14-15页 |
·地质构造特点 | 第15-19页 |
·研究区地貌计量分析 | 第19-23页 |
·海拔高度图的制作及分析 | 第19-20页 |
·坡度图的制作及分析 | 第20-22页 |
·坡向度图的制作及分析 | 第22-23页 |
·泾河水系特征 | 第23-26页 |
第3章 泾河河流阶地基本特征与形成年代 | 第26-42页 |
·彬县段泾河阶地平面分布与特征 | 第26-28页 |
·黄土高原区河流阶地特征对比 | 第28-33页 |
·兰州段黄河阶地特征及年代 | 第28-30页 |
·渭河阶地特征及年代 | 第30-31页 |
·洛河阶地特征 | 第31-32页 |
·灞河阶地特征 | 第32-33页 |
·彬县段泾河各级阶地形成年代 | 第33-42页 |
·阶地年代测定的主要方法 | 第33-37页 |
·各级阶地的形成年代 | 第37-42页 |
第4章 河流阶地沉积物实验结果分析及堆积过程 | 第42-70页 |
·阶地剖面采样和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样品处理和室内测定分析 | 第43页 |
·磁化率测定方法 | 第43页 |
·粒度的测量方法 | 第43-44页 |
·彬县段泾河一、二级阶地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分析 | 第44-47页 |
·T1(JQ)剖面磁化率的分析结果及其指示的环境变化 | 第44-46页 |
·T2(H S Z)磁化率的分析结果及其指示的环境变化 | 第46-47页 |
·彬县段泾河一二级阶地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 | 第47-69页 |
·剖面粒度百分含量变化 | 第48-58页 |
·剖面粒度参数的变化 | 第58-66页 |
·剖面粒度组成分析 | 第66-69页 |
·河流阶地的堆积过程 | 第69-70页 |
第5章 阶地成因分析及发育模式 | 第70-75页 |
·阶地成因分析 | 第70-73页 |
·气候变化对泾河阶地的影响 | 第70-71页 |
·构造运动对泾河阶地的影响 | 第71-73页 |
·彬县段泾河阶地发育模式 | 第73-75页 |
第6章 结论与问题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