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论文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司法认定

摘要第1-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虚开行为的认定第12-29页
 第一节 概述第12-17页
  一、虚开内涵第12-13页
  二、虚开外延第13页
  三、行为对象第13-15页
  四、虚开手段第15-17页
 第二节 如实代开非罪研究第17-21页
  一、如实代开产生原因第18-19页
  二、虚开和如实代开的关系第19页
  三、如实代开罪与非罪理论争议第19-21页
  四、专门“开票公司”如实代开定性问题第21页
 第三节 税务人员高开低征行为研究第21-23页
 第四节 本罪与偷税罪界定第23-26页
  一、区别第23页
  二、偷税目的而虚开行为定性第23-24页
  三、虚开货物运输发票冲减营业额行为定性第24-25页
  四、恶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能否定偷税罪第25-26页
 第五节 本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界定第26-28页
  一、区别第26页
  二、虚开后又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款行为定性第26-28页
 第六节 本罪与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界定第28-29页
第二章 虚开的行为类型与共犯的认定第29-34页
 第一节 虚开法定形式第29-30页
  一、为他人虚开第29页
  二、为自己虚开第29-30页
  三、让他人为自己虚开第30页
  四、介绍他人虚开第30页
 第二节 共犯认定第30-34页
  一、开票人、受票人、介绍人是否成立共同犯罪第30-32页
  二、虚开人与骗税人责任承担第32-33页
  三、虚开行为人与税务人员共同犯罪第33-34页
第三章 虚开行为结果与一罪数罪的认定第34-39页
 第一节 犯罪数额认定第34-38页
  一、虚开的税款数额第34-35页
  二、骗取国家税款的数额第35页
  三、给国家利益造成损失的数额第35-36页
  四、虚开销项发票后又虚开进项的虚开数额计算第36-38页
 第二节 实施本罪三种行为是一罪还是数罪第38-39页
第四章 主观要件研究第39-42页
 第一节 主观故意是否包括间接故意第39页
 第二节 本罪是否为目的犯第39-42页
第五章 主体要件研究第42-49页
 第一节 一般主体特征第42-43页
  一、从主体资格上判断第42页
  二、从主体行为上判断第42-43页
 第二节 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第43-49页
  一、单位犯罪定义第44页
  二、认定单位犯本罪具备因素第44-45页
  三、私营企业犯罪主体认定第45-46页
  四、单位附属机构主体认定第46-47页
  五、单位犯罪中其他责任人员认定第47-49页
第六章 立法完善第49-57页
 第一节 犯罪原因及特点第49-53页
  一、金税工程全面实施前(1994-2003)第49-51页
  二、金税工程全面实施后(2003 年8 月1 日后)第51-53页
 第二节 立法沿革第53-54页
 第三节 立法建议第54-57页
  一、缩短罪名第54-55页
  二、提高定罪数额第55页
  三、单位罚金具体化第55页
  四、废除死刑第55-56页
  五、尽快制定立法、司法解释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书目第58-62页
后记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鉴别犬瘟热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的复合RT-n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下一篇:寡聚半乳糖醛酸的酶解制备及其铜螯合物对小鼠生长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