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寡聚糖醛酸简介 | 第15-16页 |
·寡聚糖醛酸定义及来源 | 第15-16页 |
·寡聚糖醛酸的生物功效 | 第16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 第16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的来源 | 第16-17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的检测 | 第17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的分离纯化 | 第17-18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的化学结构测定 | 第18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的应用和潜在价值 | 第18-19页 |
·果胶生物酶法制备寡聚半乳糖醛酸的现状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0页 |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果胶酶降解果胶制备寡聚半乳糖醛酸 | 第23-40页 |
·引言 | 第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主要设备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果胶酶 | 第24-25页 |
·果胶酸的制备(HATANAKA CHITOSE,1988) | 第25页 |
·酶解反应pH的选择 | 第25页 |
·酶解反应温度的选择 | 第25页 |
·酶解反应加酶量的选择 | 第25页 |
·酶解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25-26页 |
·底物和酶的选择及产物组成的测定 | 第26页 |
·检测方法 | 第26-28页 |
·果胶酸酯化度的测定 | 第26页 |
·果胶酶酶活测定方法 | 第26页 |
·直接还原糖(DRS)的测定 | 第26-27页 |
·总还原糖(TRS)的测定 | 第27-28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平均聚合度(DP)的计算方法 | 第28页 |
·薄层层析(TLC)法定性测定寡聚半乳糖醛酸 | 第28页 |
·离子色谱法(HPAEC)测定寡聚半乳糖醛酸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9页 |
·果胶酶SDS-PAGE电泳 | 第28-29页 |
·果胶酸酯化度的测定 | 第29页 |
·酶解反应pH的选择 | 第29-31页 |
·酶解反应温度的选择 | 第31-32页 |
·酶解反应加酶量的选择 | 第32-33页 |
·酶解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33-35页 |
·底物和酶的选择及产物组成的测定 | 第35-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寡聚半乳糖醛酸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第40-55页 |
·引言 | 第40页 |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原料 | 第40页 |
·层析柱及填料 | 第40页 |
·主要设备 | 第40-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果胶酸的制备 | 第41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的制备 | 第41页 |
·柱层析法二次分离纯化寡聚半乳糖醛酸 | 第41-42页 |
·检测方法 | 第42-43页 |
·果胶酸酯化度的测定 | 第42页 |
·总还原糖(TRS)的测定 | 第42-43页 |
·薄层层析(TLC)法定性测定寡聚半乳糖醛酸 | 第43页 |
·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 | 第43页 |
·核磁共振(NMR,400M HZ)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4页 |
·果胶酸酯化度 | 第43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冻干粉TRS的含量 | 第43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的分离纯化 | 第43-46页 |
·纯化产物半乳糖醛酸二糖的化学结构分析 | 第46-48页 |
·纯化产物半乳糖醛酸三糖的化学结构分析 | 第48-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寡聚半乳糖醛酸铜螯合物的制备及其对小鼠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55-64页 |
·引言 | 第55页 |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原料 | 第55页 |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9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铜螯合物的制备 | 第55-56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寡聚半乳糖醛酸铜螯合物对小鼠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56-5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反应时间对寡聚半乳糖醛酸铜螯合物制备的影响 | 第59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铜螯合物的组成成分分析 | 第59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及其铜螯合物对小鼠采食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及其铜螯合物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60-61页 |
·寡聚半乳糖醛酸及其铜螯合物对小鼠肝脏、肾脏、血液和粪便中Cu~(2+)含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页 |
·创新点 | 第64-65页 |
·建议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