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猪链球菌的研究进展 | 第10-22页 |
·致病机理 | 第10-11页 |
·毒力因子 | 第11-17页 |
·荚膜多糖(CPS) | 第12-13页 |
·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胞外蛋白因子(EF) | 第13-14页 |
·溶血素(SLY) | 第14页 |
·谷氨酸脱氢酶蛋白(GDH) | 第14-15页 |
·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FBPS) | 第15-16页 |
·分泌型核酸酶(SsnA) | 第16页 |
·致病性相关基因-orf2 | 第16页 |
·可能与环境条件有关的毒力因子 | 第16页 |
·一种潜在的疫苗型抗原-38KD蛋白 | 第16-17页 |
·基因分型 | 第17-19页 |
·16SrRNA用于猪链球菌的基因分型 | 第17页 |
·Cpn60用于猪链球菌的基因分型 | 第17-18页 |
·利用Cpn60和16SrRNA对猪链球菌进行分型 | 第18页 |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猪链球菌的分型 | 第18-19页 |
·流行病学 | 第19-22页 |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REA)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 第20页 |
·利用脉冲凝胶电泳(PFGE)对猪链球菌的分型和鉴定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猪链球菌1、2、7和9型二重PCR方法的建立 | 第24-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菌株 | 第24页 |
·主要试剂及试剂配方 | 第24-25页 |
·引物的设计和合成 | 第25-26页 |
·猪链球菌DNA的制备(模板的制备) | 第26页 |
·建立猪链球菌1、2、7和9型二重PCR方法 | 第26-28页 |
·结果 | 第28-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重庆地区猪链球菌流行病学调查 | 第36-5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6-39页 |
·菌株 | 第36页 |
·扁桃体等组织材料 | 第36页 |
·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引物的合成 | 第37-38页 |
·方法 | 第38-39页 |
·结果 | 第39-49页 |
·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 | 第39-43页 |
·毒力因子mrp和epf的PCR检测及一些新的发现 | 第43-45页 |
·毒力因子mrp和epf的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 第45-49页 |
·讨论 | 第49-52页 |
第五章 44株猪链球菌GDH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52-6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2-58页 |
·菌株 | 第52-54页 |
·主要试剂 | 第54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54页 |
·细菌组DNA的提取 | 第54页 |
·PCR的扩增 | 第54-55页 |
·PCR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 | 第55页 |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 | 第55页 |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 第55-56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6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56-57页 |
·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 | 第57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57页 |
·测序,序列比较与分析 | 第57-58页 |
·结果 | 第58-64页 |
·猪链球菌GDH基因的PCR扩增 | 第58-59页 |
·重组质粒PCR鉴定 | 第59页 |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 第59页 |
·GDH基因序列分析 | 第59-64页 |
·讨论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88页 |
附录一:菌株SH0401的epf~*的测序结果 | 第74-75页 |
附录二:44株猪链球菌gdh的序列比较 | 第75-85页 |
附录三:44株猪链球菌GDH的氨基酸序列比较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发表文章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