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 ·概述 | 第10-11页 |
| ·病原学 | 第11-19页 |
| ·IBV的分类地位 | 第11页 |
| ·IBV的病毒粒子结构 | 第11-12页 |
| ·IBV的基因组 | 第12页 |
| ·IBV的主要结构蛋白及功能 | 第12-15页 |
| ·IBV的一般生物学特征 | 第15-19页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组织嗜性和病理学特征 | 第19-22页 |
| ·IB的流行病学 | 第19-20页 |
| ·临床症状 | 第20页 |
| ·组织嗜性和病理变化 | 第20-21页 |
| ·致病性 | 第21-22页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 第22-24页 |
| ·病毒的分离 | 第22页 |
| ·病毒的鉴定 | 第22-24页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预防 | 第24-26页 |
| 第2章 绪论 | 第26-28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6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 ·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 第3章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第28-36页 |
| ·材料及方法 | 第28-30页 |
| ·病料 | 第28页 |
| ·鸡胚 | 第28页 |
| ·试剂 | 第28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8页 |
| ·方法 | 第28-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 ·鸡胚传代 | 第30页 |
| ·致鸡胚矮小化试验 | 第30-31页 |
| ·NDV-Ⅳ株干扰试验 | 第31页 |
| ·IBV-HA试验 | 第31-32页 |
| ·动物回归试验 | 第32页 |
| ·讨论 | 第32-36页 |
| ·各种分离鉴定方法 | 第32-34页 |
| ·IBV的组织嗜性 | 第34页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 | 第34-36页 |
| 第4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重庆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6-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1页 |
| ·试剂 | 第36页 |
| ·菌株与质粒 | 第36页 |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36-37页 |
| ·IBV的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测定 | 第37页 |
| ·抗血清制备 | 第37页 |
| ·气管环培养半数感染量(TOCID50)测定 | 第37页 |
| ·乙醚敏感性试验 | 第37页 |
| ·氯仿敏感性试验 | 第37页 |
| ·酸碱稳定性试验 | 第37-38页 |
| ·热稳定性试验 | 第38页 |
| ·气管环组织培养交叉中和试验 | 第38页 |
| ·重庆株S1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8-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 ·IBV半数鸡胚感染量与气管环培养半数感染量的测定结果 | 第41页 |
| ·IBV理化特性的测定 | 第41-42页 |
| ·气管环组织培养交叉中和试验 | 第42页 |
| ·重庆株S1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 | 第42-45页 |
| ·讨论 | 第45-48页 |
| ·IBV重庆株的理化性质 | 第45页 |
| ·试验操作 | 第45页 |
| ·同源性分析 | 第45-46页 |
| ·S1基因序列测定结果的鉴定 | 第46页 |
| ·IBV突变理论 | 第46-48页 |
| 第5章 小结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附录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