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2章 城镇化理论与模式 | 第13-18页 |
·城镇化基本理论概述 | 第13-15页 |
·城镇化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城镇化主要理论 | 第14-15页 |
·城镇化发展模式 | 第15-18页 |
·从城市规模结构角度来分析,有大城市发展模式、中等城市发展模式、小城市(镇)发展模式 | 第16-17页 |
·从动力机制角度来分析,城镇化发展模式有政府推动型、市场导入型和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入混合型 | 第17页 |
·从城市功能角度来分析,城镇化发展模式可分为综合性城镇发展模式和专业性城镇发展模式 | 第17-18页 |
第3章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概述 | 第18-34页 |
·世界城镇化发展概述 | 第18-25页 |
·世界城镇化发展轨迹 | 第18-20页 |
·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20-24页 |
·世界城镇化发展模式分析 | 第24-25页 |
·中国城镇化发展概述 | 第25-32页 |
·中国城镇化的基本情况 | 第25-31页 |
·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分析 | 第31-32页 |
·城镇化发展经验对江西省的启示 | 第32-34页 |
·城镇化发展要与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适度同步发展,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 第32页 |
·城镇化发展必须靠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 | 第32-33页 |
·城镇化发展应实行多元化模式 | 第33页 |
·构建现代化市域城镇体系 | 第33页 |
·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之路 | 第33-34页 |
第4章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分析 | 第34-56页 |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概述 | 第34-41页 |
·经济状况概述 | 第34-39页 |
·人口状况概述 | 第39-41页 |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进程 | 第41-42页 |
·城镇化发展起步阶段(1949-1957 年) | 第41页 |
·城镇化发展波动阶段(1958-1978 年) | 第41页 |
·城镇化健康发展阶段(1979-2005 年) | 第41-42页 |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 | 第42-43页 |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问题分析 | 第43-49页 |
·城镇化步伐加快,但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 | 第43-45页 |
·城镇数量不断增加,但城镇体系还不够完善 | 第45-46页 |
·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差异显著 | 第46页 |
·特大城市、大城市偏少、偏小,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不强 | 第46-47页 |
·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于非农化进程 | 第47-49页 |
·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不协调,限制了城镇化的发展 | 第49页 |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 第49-53页 |
·农业发展制度安排对城镇化发展的制约 | 第50-51页 |
·工业发展制度安排对城镇化发展的制约 | 第51-52页 |
·城乡二元结构对城镇化发展的制约 | 第52页 |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制约 | 第52-53页 |
·江西省城镇化滞后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 第53-56页 |
·江西省城镇化滞后影响内需的扩大 | 第53页 |
·江西省城镇化滞后影响农村现代化进程 | 第53-54页 |
·江西省城镇化滞后影响工业化进程 | 第54页 |
·江西省城镇化滞后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减缓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第54-56页 |
第5章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模式选择及发展对策 | 第56-66页 |
·江西城镇化发展模式选择 | 第56-59页 |
·城镇化发展模式因素分析 | 第56-57页 |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模式 | 第57-59页 |
·加快江西城镇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 第59-66页 |
·调整行政区划,强化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 | 第59-60页 |
·消除体制障碍,促进江西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 第60-62页 |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 | 第62-63页 |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 | 第63-64页 |
·加快改革城镇投融资体制,拓宽城镇建设多元投资渠道 | 第64-65页 |
·加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机制 | 第65-66页 |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