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转型期我国农户信贷供求分析及政策选择

中文摘要第1-11页
英文摘要第11-14页
1. 导言第14-24页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本文要研究的问题第16-18页
   ·本文的分析框架和主要观点第18-20页
   ·主要概念界定第20-21页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21-22页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第22-24页
2. 文献综述第24-39页
   ·农户信贷市场的二元结构及其原因第25-30页
     ·农户信货市场的二元结构第25-26页
     ·农户信货市场二元金融结构存在的原因第26-28页
     ·我国农户信货市场二元结构的理论解释第28-30页
   ·关于农户信贷市场的利率问题研究第30-33页
     ·农户信货过程中的零利率或者低利率现象及其解释第30-31页
     ·农户信货中的正规金融机构的货款利率第31页
     ·非正规农户信货市场的高利率现象第31-33页
   ·农户信贷供求与信贷约束实证研究第33-36页
     ·农户信货需求第33-35页
     ·农户信货供给第35-36页
     ·农户信货需求满足程度与信货约束第36页
   ·简要述评第36-39页
3. 转型期我国农户信贷市场发展历程现状第39-52页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历程第39-43页
     ·恢复、初创阶段第40-41页
     ·扩展、调整阶段第41页
     ·体系完善阶段第41-42页
     ·深化改革阶段第42-43页
   ·转型期我国农户信贷市场:特征与问题第43-52页
     ·我国农户信货市场的体制特征第43-46页
     ·我国农户信货总量与结构第46-49页
     ·转型期我国农户信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9-52页
4. 转型期我国农户信贷需求与信贷可得性分析第52-75页
   ·我国农户现金收支状况及信贷需求的产生第52-59页
     ·农户收入、支出分析第52-54页
     ·农户信货需求的产生第54-56页
     ·农户信货需求分类及其特征第56-59页
   ·农户信贷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59-67页
     ·数据来源及其基本特征第59-60页
     ·农户信货需求的单因素分析第60-64页
     ·影响农户金融需求因素的Logit分析第64-67页
   ·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与信贷约束第67-75页
     ·农户借款渠道与信货约束第67-69页
     ·影响农户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货款的主要因素第69-71页
     ·农户获取非正规金融货款的影响因素第71-72页
     ·本章结论第72-75页
5. 正规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供给分析第75-88页
   ·金融机构资产选择与农户信贷:对正规金融机构农户信贷行为分化的理论解释第75-81页
     ·金融机构农户信货行为的分化第76页
     ·基于平行市场的信货资产选择:商业银行退出农户信货市场的理论解释第76-80页
     ·金融管制、分散风险与农村信用社增加农户信货第80-81页
   ·农村信用社农户信贷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1-88页
     ·农村信用社最大信货能力与农户信货第82-84页
     ·农村信用社信货意愿与农户信货第84-86页
     ·政策推动与农户信货第86页
     ·本章结论第86-88页
6. 非正规农户信贷供给分析第88-109页
   ·我国非正规农户信贷的理论分析第88-96页
     ·转型期我国非正规农户信货存在的理论解释第88-91页
     ·我国非正规农户信货利率的形成第91-92页
     ·正规农户信货与非正规农户信货的关系第92-94页
     ·我国正规农户信货与非正规农户信货的比较分析第94-95页
     ·对非正规农户信货的科学态度第95-96页
   ·非正规金融的运行机制—以山前村民间标会为例第96-109页
     ·关于标会的文献综述第98-99页
     ·1998—2005年山前村“标会”组织活动基本情况第99-102页
     ·标会风险及其控制第102-106页
     ·标会利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106-107页
     ·本章结论第107-109页
7.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109-115页
   ·主要结论第109-110页
     ·关于农户信货需求第109页
     ·关于正规金融机构农户信货供给第109-110页
     ·关于非正规金融的农户信货供给第110页
   ·政策建议第110-114页
     ·加快农户收入增加幅度,减少农户收入的波动性第110页
     ·增强农户信货市场信息供给,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第110-111页
     ·提高农户信用等级,增加农户信货可得能力第111-113页
     ·有序放开金融管制,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第113页
     ·继续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动员能力第113-114页
     ·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约束第114页
     ·强化政府和中介机构服务,培育农村要素交易市场第114页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14-115页
8. 参考文献第115-120页
9.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年制幼师声乐人才培养初探
下一篇:儿童钢琴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