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6-7页
第一章 交通肇事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第7-24页
 第一节 交通肇事罪客体第7-9页
 第二节 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第9-13页
  一、交通肇事罪的危害行为第9-10页
  二、交通肇事罪的危害结果第10-12页
  三、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第12-13页
 第三节 交通肇事罪的主体第13-18页
  一、交通运输人员和非交通运输人员的范围第13-14页
  二、非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能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主体第14-15页
  三、行人能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主体第15-16页
  四、乘客能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主体第16页
  五、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第16-17页
  六、单位能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主体第17-18页
 第四节 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第18-24页
  一、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第18-19页
  二、交通肇事罪的过失第19-21页
  三、信赖原则与危险分配理论第21-24页
第二章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分析第24-42页
 第一节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含义及其研究价值第24-27页
  一、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含义第24-25页
  二、研究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刑法价值第25-27页
 第二节 交通肇事一般逃逸行为的结构分析第27-30页
  一、交通肇事一般逃逸行为的前提条件第27页
  二、交通肇事一般逃逸行为的主观条件第27-29页
  三、逃逸行为的客观方面第29-30页
 第三节 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第30-42页
  一、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的范围第30-32页
  二、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方面第32-33页
  三、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结构第33-36页
  四、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与交通肇事罪基本形态的关系第36-37页
  五、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第37-42页
第三章 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及其他问题探析第42-52页
 第一节 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探析第42-46页
  一、交通肇事案件中能否成立共同犯罪第42-45页
  二、对《解释》第5条第2款的分析第45-46页
 第二节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自首问题第46-48页
  一、交通肇事罪自首问题观点争鸣第46页
  二、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第46-48页
 第三节 交通肇事罪的立法缺陷及修改建议第48-51页
  一、交通肇事罪的立法缺陷第48-50页
  二、对交通肇事罪的修改建议第50-51页
 第四节 “无能力赔偿数额30万元以上,构成犯罪”的探讨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附录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桂西南农村小学新课程实施个案研究
下一篇:复调变奏曲--钟惺《诗经》评点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