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探析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引言第10-14页
 (一)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第13-14页
一、师生主体间性与中学德育课第14-25页
 (一) 主体间性理论概述第14-17页
  1、个人主体性的“黄昏”和“主体间性”的出现第14-16页
  2、主体间性的内涵第16-17页
 (二) 师生主体间性与中学德育课教学第17-19页
  1、师生主体间性的基本内涵第17-18页
  2、师生主体间性:中学德育课教学应有之义第18-19页
 (三) 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第19-25页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理解把握主体间性理论第19-20页
  2、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第20-23页
  3、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第23-25页
二、构建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的必要性第25-35页
 (一) 不同理论指导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分析第26-30页
  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理论第26-27页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理论第27-28页
  3、师生互为主客体的教学过程理论第28页
  4、师生主体间性的教学过程理论第28-30页
 (二) 构建中学德育课主体间性教学过程的必要性第30-32页
  1、哲学转向对中学德育课教学变革的客观要求第30页
  2、全球化时代需要具有主体间性的人第30-31页
  3、当前中学德育课教学实践的困境第31-32页
 (三) 构建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的意义第32-35页
  1、有利于实现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32-33页
  2、有利于提高中学德育课教学效能第33-34页
  3、有利于推进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第34-35页
三、中学德育课主体间性教学过程的建构途径探析第35-51页
 (一) 构建主体间性师生关系,重塑“师道和学道”两种尊严第35-39页
  1、在主体间性思想下建立“学道尊严”之意识第35-37页
  2、在主体间性思想下重塑“师道尊严”第37-39页
 (二) 立足于交往实践:主体间性教学过程的实质第39-44页
  1、创设自由、民主的德育课交往对话情境第40-42页
  2、注重情感世界中的主体间性交往第42-43页
  3、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主体间交往第43-44页
 (三) 回归生活世界,构建主体间性教学过程的基础第44-49页
  1、确立回归生活世界的落脚点第44-45页
  2、德育教学内容要贴近现实生活第45-47页
  3、创建生活化德育课堂第47-49页
 (四) 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主体间性教学过程之保障第49-51页
  1、对话教学的方法第49页
  2、理解教学的方法第49-50页
  3、活动教学的方法第50-51页
四、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第51-54页
 (一) 注重“创设言语的有效性基础”第51-52页
 (二) 注意保留教育主体之间的差异性第52-53页
 (三) 避免新的交往方式对主体间关系的异化第53-54页
结束语第54-55页
注释第55-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情感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