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8-14页 |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 ·高新区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高新区企业集群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第2章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14-27页 |
| ·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相关概念 | 第14-18页 |
| ·高新技术企业及其特征 | 第14-15页 |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 第15-17页 |
| ·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17-18页 |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 第18-24页 |
| ·企业集群生成机理研究溯源及其视角分类 | 第18-22页 |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运行机制及其类型 | 第24-27页 |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运行机制的内涵 | 第24-25页 |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运行机制的类型 | 第25-27页 |
| 第3章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知识共享机制 | 第27-39页 |
| ·知识共享机制及其基本问题 | 第27-29页 |
| ·知识共享的内涵及分类 | 第27-28页 |
| ·知识共享机制的内涵 | 第28-29页 |
| ·知识共享机制形成机理分析 | 第29-36页 |
| ·知识共享机制形成的根源分析 | 第29-31页 |
| ·知识共享机制形成的动力分析 | 第31-32页 |
| ·知识共享机制的运行过程分析 | 第32-36页 |
| ·构建与完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知识共享机制的具体措施 | 第36-39页 |
| 第4章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学习机制 | 第39-50页 |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学习机制及其特点 | 第39-41页 |
| ·学习机制对企业集群成长的作用 | 第41-43页 |
| ·集群学习有助于提高企业集群的创新优势 | 第41-42页 |
| ·集群学习可以提高企业集群的竞争力 | 第42-43页 |
| ·集群学习机制分析 | 第43-50页 |
| ·学习机制形成的理论分析 | 第43-47页 |
| ·影响学习机制形成的主要因素 | 第47-50页 |
| 第5章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制 | 第50-69页 |
| ·技术创新机制的基本概念 | 第50-53页 |
| ·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 第50-51页 |
| ·技术创新的集群性 | 第51-53页 |
| ·技术创新机制的内涵 | 第53页 |
| ·技术创新机制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53-57页 |
| ·基于缄默知识论的理论分析 | 第53-54页 |
| ·基于创新环境论的理论分析 | 第54-57页 |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分析 | 第57-65页 |
| ·技术创新网络分析 | 第57-61页 |
| ·技术创新系统分析 | 第61-65页 |
| ·构建和优化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的建议 | 第65-69页 |
| ·优化集群的技术创新环境 | 第65-66页 |
| ·构建集群技术创新网络 | 第66-68页 |
| ·完善集群技术创新系统 | 第68-69页 |
| 第6章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学习机制案例分析 | 第69-74页 |
| ·武汉·中国光谷企业集群概述 | 第69-70页 |
| ·武汉·中国光谷企业集群学习机制及障碍成因分析 | 第70-72页 |
| ·健全“武汉·中国光谷”企业集群学习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