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论文--水工建筑物管理论文--水工建筑物的管理与维修论文

灰坝辐射井排渗系统施工技术与受力性能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9-16页
     ·灰坝加固研究现状第9-11页
     ·灰坝排渗系统施工技术研究现状第11-13页
     ·灰坝排渗系统施工力学研究现状第13-14页
     ·灰坝排渗系统施工过程及运营过程中有限元模拟研究现状第14-16页
   ·本研究技术路线与主要工作第16-18页
     ·技术路线第16页
     ·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灰坝辐射井排渗工程概况第18-24页
   ·工程简介第18-21页
     ·灰坝工程简介第18-19页
     ·灰坝加固设计采用的排渗系统简介第19-20页
     ·排渗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第20-21页
   ·粉煤灰物理力学参数试验及参数研究第21-22页
     ·粉煤灰成分分析和水理实验第21页
     ·动力触探试验第21页
     ·粉煤灰分层钻探取芯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第21-22页
   ·各沉井岩土工程地质特征第22-23页
     ·A1沉井第22页
     ·A2沉井第22页
     ·A3沉井第22-23页
   ·粉煤灰堆积层工程地质特性分析第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灰坝辐射井施工技术研究第24-39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24页
   ·场地处理措施第24-29页
     ·地基处理第24-28页
     ·安设临时测压管第28页
     ·浇筑钢筋砼阻沉平台第28-29页
   ·沉井制作技术第29页
     ·首节沉井制作第29页
     ·中间节沉井接筑第29页
     ·刃脚加固措施第29页
   ·沉井下沉技术第29-32页
     ·下沉能力计算第29-30页
     ·人工排灰下沉技术第30-31页
     ·机械排灰下沉技术第31-32页
   ·沉井封底第32页
     ·基底注浆处理第32页
     ·封底砼设计与施工第32页
   ·下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第32-37页
     ·沉井倾斜第32-33页
     ·下沉困难第33-34页
     ·沉井下沉过快第34页
     ·沉井发生灰涌第34-37页
   ·沉井施工安全控制措施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导流管铺设技术研究第39-48页
   ·引言第39-40页
     ·导流管工作原理第39页
     ·导流管铺设技术研究目的第39-40页
   ·非开挖铺设导流钢管技术研究第40-48页
     ·施工方案比选确定第40页
     ·A1井至A2井导流钢管施工技术第40-42页
     ·套管顶进偏离及纠偏措施第42-44页
     ·A3井至既有排水洞间的导水钢管铺设技术第44页
     ·A2井至A3井间导流钢管铺设技术第44-46页
     ·回拉法铺设导水钢管技术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反滤式辐射管道铺设技术第48-57页
   ·引言第48页
     ·辐射管道的作用第48页
     ·研究目的第48页
   ·反滤式辐射管非开挖铺设技术研究第48-53页
     ·技术方案比选第48-49页
     ·顶管机及辅助工具第49-52页
     ·钢套管的配置和改进第52-53页
     ·辐射管加工制作工艺第53页
   ·套管法顶进施工工艺第53-54页
     ·灰层含水率较低时的施工工艺第53页
     ·灰层含水率较大时的施工工艺第53-54页
     ·套管顶进注意事项第54页
   ·回拔套管的工艺控制措施第54-56页
     ·堵头制作工艺第54-55页
     ·套管前端与ABS管的间隙处理工艺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工作井受力性能研究第57-75页
   ·概述第57-58页
   ·工程实用计算和有限元分析的对比第58-65页
     ·有限元分析第58-64页
     ·工程实用计算与有限元结果对比第64-65页
   ·A2井的有限元模拟第65-74页
     ·A2井有限元模型及参数第65-66页
     ·各工况计算结果及分析第66-73页
     ·分析总结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七章 设备研制与改造第75-80页
   ·研究目的第75页
   ·设备机具配置第75-76页
   ·水平液压顶管机设计第76-77页
     ·方案设计第76页
     ·顶管机工作装置的设计第76-77页
     ·液压站动力系统的设计第77页
   ·钢套管的选用和改进第77-79页
     ·钢套管检算第77-78页
     ·钢套管改进第78-79页
   ·套管顶头的改进第79页
   ·水平顶管机的定位与改进第79页
     ·定位第79页
     ·改进第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3页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第80-81页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型民用飞机的工作可靠性与维修性分析
下一篇: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目标实施情况调查研究--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