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创新点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22页 |
| 1.2.1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有机质成熟度表征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 1.2.3 存在的科学问题 | 第21-22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23-25页 |
| 第2章 地质背景、样品与实验方法 | 第25-33页 |
| 2.1 地质背景 | 第25-27页 |
| 2.2 样品 | 第27-30页 |
| 2.3 样品制备和测试方法 | 第30-33页 |
| 第3章 低熟样品热模拟实验 | 第33-48页 |
| 3.1 国内外下古生界低成熟度页岩有机质显微组分特征 | 第33-38页 |
| 3.2 热模拟实验 | 第38-48页 |
| 3.2.1 热模拟样品与方法 | 第38-39页 |
| 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 第4章 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成熟度研究 | 第48-75页 |
| 4.1 有机质岩石学与显微组分 | 第48-59页 |
| 4.1.1 固体沥青 | 第48-49页 |
| 4.1.2 笔石 | 第49-52页 |
| 4.1.3 反射率测试结果分析 | 第52-59页 |
| 4.2 激光拉曼技术表征有机质成熟度 | 第59-73页 |
| 4.2.1 笔石拉曼光谱特征 | 第59-66页 |
| 4.2.2 不同类型有机质激光拉曼光谱特征对比分析 | 第66-73页 |
| 4.3 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成熟度平面分布特征 | 第73-75页 |
| 第5章 筇竹寺组页岩成熟度研究 | 第75-85页 |
| 5.1 有机岩石学与反射率测试结果 | 第75-81页 |
| 5.1.1 JY1井 | 第75-78页 |
| 5.1.2 JY2井 | 第78-81页 |
| 5.3 激光拉曼技术表征有机质成熟度 | 第81-85页 |
| 第6章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页岩成熟度演化过程 | 第85-93页 |
| 6.1 埋藏史 | 第85-89页 |
| 6.2 热史 | 第89-90页 |
| 6.3 成熟度演化过程 | 第90-93页 |
| 6.3.1 筇竹寺组页岩 | 第90-91页 |
| 6.3.2 五峰-龙马溪组页岩 | 第91-93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0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10-11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11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111-11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