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创新点 | 第9-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6页 |
1.2.1 微地震监测发展概况 | 第15-21页 |
1.2.2 微地震事件识别与初至拾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2.3 地面微地震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2.4 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方法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3 地面微地震资料预处理流程 | 第26-30页 |
1.3.1 数据解编 | 第27页 |
1.3.2 道编辑 | 第27页 |
1.3.3 直流分量校正 | 第27-28页 |
1.3.4 振幅处理 | 第28-29页 |
1.3.5 带通滤波 | 第29-30页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第2章 基于形态学的地面微地震噪声压制方法研究 | 第31-48页 |
2.1 地面微地震资料分析 | 第31-33页 |
2.1.1 地面微地震观测系统 | 第31-32页 |
2.1.2 地面微地震数据噪声特征分析 | 第32-33页 |
2.2 多尺度形态学滤波基本理论 | 第33-36页 |
2.2.1 形态学基本运算 | 第34-35页 |
2.2.2 多尺度形态学方法原理 | 第35-36页 |
2.3 改进的多尺度形态学去噪方法 | 第36-37页 |
2.4 模型试算 | 第37-45页 |
2.4.1 含高频噪声数据测试 | 第37-41页 |
2.4.2 低频噪声数据测试 | 第41-45页 |
2.5 实际资料处理 | 第45-4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基于形态学的微地震事件自动拾别方法研究 | 第48-79页 |
3.1 地面微地震监测数据的特点 | 第48-54页 |
3.1.1 地面微地震数据的类型 | 第48页 |
3.1.2 地面微地震有效事件的特点 | 第48-54页 |
3.2 常规微地震信号识别方法 | 第54-58页 |
3.2.1 STA/LTA法基本原理及应用 | 第54-56页 |
3.2.2 AIC法基本原理及应用 | 第56-58页 |
3.3 多尺度形态学特征函数方法 | 第58-78页 |
3.3.1 方法原理 | 第58-60页 |
3.3.2 模型试算 | 第60-67页 |
3.3.3 与其他方法的对比 | 第67-71页 |
3.3.4 误差分析 | 第71-75页 |
3.3.5 实际资料处理 | 第75-7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4章 基于等效路径的地面微地震定位方法研究 | 第79-101页 |
4.1 微地震定位的基本原理 | 第79-81页 |
4.2 局部等效路径定位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81-86页 |
4.2.1 局部等效路径定位方法(LEP) | 第81-84页 |
4.2.2 迭代的局部等效路径定位方法(ILEP) | 第84-86页 |
4.2.3 基于等效路径的主事件修正法(CILEP) | 第86页 |
4.3 模拟数据试算 | 第86-95页 |
4.3.1 精确的速度模型与旅行时 | 第89-91页 |
4.3.2 有误差的速度模型对定位的影响 | 第91-93页 |
4.3.3 定位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93-95页 |
4.3.4 计算效率 | 第95页 |
4.4 实际数据应用 | 第95-100页 |
4.4.1 数据介绍 | 第95-96页 |
4.4.2 结果分析 | 第96-98页 |
4.4.3 总结与讨论 | 第98-10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5章 地面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方法探索 | 第101-122页 |
5.1 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基本原理 | 第101-106页 |
5.1.1 断层模型 | 第101-102页 |
5.1.2 矩张量模型 | 第102-105页 |
5.1.3 基于格林函数的震源机制反演 | 第105-106页 |
5.2 基于单位力偶的震源机制反演 | 第106-113页 |
5.2.1 基于波动方程的有限差分模拟 | 第106-108页 |
5.2.2 有限差分格式中矩张量震源的加载 | 第108-110页 |
5.2.3 单位力偶的波场函数 | 第110-113页 |
5.2.4 基于单位力偶的震源机制反演 | 第113页 |
5.3 模型数据测试 | 第113-121页 |
5.3.1 均匀各向同性介质 | 第113-117页 |
5.3.2 水平层状介质 | 第117-119页 |
5.3.3 反演的稳定性分析 | 第119-12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40-14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