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三、本文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调查的基本状况描述 | 第16-18页 |
·问卷调查及统计状况 | 第16-17页 |
·问卷的设计 | 第16页 |
·调查样本的选取 | 第16页 |
·调查情况 | 第16页 |
·统计状况 | 第16页 |
·样本构成 | 第16-17页 |
·样本的信度分析 | 第17页 |
·被调查者 | 第17页 |
·调查者 | 第17页 |
·测量内容 | 第17页 |
·样本的效度分析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18-36页 |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面影响 | 第18-26页 |
·网络的匿名性,使大学生在交往中获得了自信并缓解了交往压力 | 第18-20页 |
·网络的超时空性,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空间阻隔,拓展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 | 第20-24页 |
·网络的开放性,激发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 第24-25页 |
·网络的平等性,强化了大学生交往的平等意识和自主意识 | 第25-26页 |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 第26-36页 |
·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冷漠和疏离 | 第26-28页 |
·网络的虚拟性,导致大学生角色自我的迷失甚至人格扭曲 | 第28-31页 |
·网络的弱监控性,弱化了大学生交往中的规范意识,易导致信任危机的发生 | 第31-33页 |
·网恋的随意性,影响大学生健康恋爱观的形成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对策与建议 | 第36-42页 |
·社会方面:构建合理的网络规范,为大学生营造和谐的社会网络环境 | 第36-38页 |
·网络道德规范的建构 | 第37页 |
·加强法律规范的建设 | 第37-38页 |
·学校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往观 | 第38-40页 |
·培养网络教育管理队伍,正确引导大学生人际交往 | 第38-39页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 第39页 |
·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 第39-40页 |
·学生方面:和谐网上交往和现实交往,提高自律意识 | 第40-42页 |
·大学生要处理好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系 | 第40页 |
·大学生要内化社会规范,培养自律意识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