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我国酿酒葡萄生产现状 | 第10页 |
·我国酿酒葡萄品种 | 第10-11页 |
·酿酒葡萄成熟过程中的主要成分变化 | 第11-12页 |
·糖含量的变化 | 第11页 |
·酸含量的变化 | 第11-12页 |
·酚类物质的变化 | 第12页 |
·葡萄浆果品质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 第12-13页 |
·采收期对浆果品质的影响 | 第12页 |
·负载量对浆果品质的影响 | 第12-13页 |
·环剥对浆果品质的影响 | 第13页 |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1页 |
·酿酒葡萄引种及品种比较试验 | 第14-15页 |
·材料 | 第14页 |
·2001~2002 年调查内容 | 第14页 |
·2002~2003 年调查内容 | 第14-15页 |
·赤霞珠葡萄品质形成规律及适宜采收期研究 | 第15-16页 |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各指标测定 | 第15-16页 |
·环割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16-17页 |
·材料 | 第16页 |
·处理方法 | 第16页 |
·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不同留叶量对赤霞珠葡萄品质的影响 | 第17页 |
·材料 | 第17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17页 |
·不同留梢量对赤霞珠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材料 | 第17-18页 |
·方法 | 第18页 |
·不同负载量对赤霞珠葡萄品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8-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处理方法 | 第18页 |
·调查和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不同追肥处理对酿酒葡萄品质、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19页 |
·试验地点 | 第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试验设计 | 第19页 |
·酿酒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 第19-21页 |
·酿酒葡萄园昆虫群落结构 | 第19页 |
·酿酒葡萄园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 | 第19-20页 |
·酿酒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病诱因研究 | 第20页 |
·不同杀菌剂对酿酒葡萄主要病害室内药效评价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1-51页 |
·酿酒葡萄引种及品种比较试验 | 第21-28页 |
·不同品种物候期 | 第21页 |
·不同品种植物学性状比较 | 第21-22页 |
·不同品种的萌芽率 | 第22-23页 |
·不同品种的果枝率和结果系数 | 第23-25页 |
·不同品种的结果及果实性状 | 第25-27页 |
·不同品种的抗病性 | 第27-28页 |
·赤霞珠葡萄品质形成规律及适宜采收期 | 第28-31页 |
·不同采收期对赤霞珠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采收期对赤霞珠葡萄出汁率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采收期对赤霞珠葡萄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采收期对赤霞珠葡萄维生素C 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不同采收期对赤霞珠葡萄单宁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环割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31-33页 |
·环割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第31页 |
·环割处理对果粒的粒重、花青苷含量、有机酸含量、出汁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环割处理对葡萄枝条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 第32页 |
·环割处理对可溶性糖的影响 | 第32页 |
·环割处理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留叶量对赤霞珠葡萄品质的影响 | 第33-36页 |
·不同留叶量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留叶量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留叶量对第二年树体萌芽率、果枝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留叶量对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留梢量对赤霞珠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留梢量与产量关系 | 第36页 |
·不同留梢量与浆果品质的关系 | 第36-37页 |
·不同负载量对赤霞珠葡萄品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负载量对赤霞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负载量对花青苷、有机酸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负载量对第二年萌芽率、果枝率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追肥处理对酿酒葡萄品质、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38-41页 |
·不同施肥量对赤霞珠葡萄品质的影响 | 第38-40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40页 |
·酿酒葡萄无公害施肥技术方案 | 第40-41页 |
·酿酒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 第41-51页 |
·酿酒葡萄害虫防治技术 | 第41-44页 |
·酿酒葡萄园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 第44-49页 |
·酿酒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 | 第49-51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1-54页 |
·讨论 | 第51-52页 |
·赤霞珠浆果品质形成规律与适宜采收期问题 | 第51页 |
·环割提高赤霞珠浆果品质问题 | 第51页 |
·留叶量、留梢量及适宜负载量问题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筛选出了适宜在昌黎地区应用和发展的酿酒葡萄品种 | 第52页 |
·明确了赤霞珠品种的品质形成规律 | 第52页 |
·确定了昌黎地区赤霞珠品种的适宜采收期 | 第52页 |
·研究提出了提高赤霞珠浆果品质的关键技术 | 第52页 |
·探明了昌黎地区酿酒葡萄主要病虫害种类和无公害防治技术 | 第52页 |
·集成了无公害酿酒葡萄优质栽培技术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