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云阳县杨家坝滑坡稳定性评价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7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边坡稳定性研究发展历史 | 第10-11页 |
·滑(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滑坡治理工程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自然地质环境条件 | 第17-23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18页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地层岩性 | 第19页 |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19-20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22页 |
·不良地质现象及人类工程地质活动 | 第22-23页 |
第3章 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 第23-43页 |
·杨家坝滑坡整体特征 | 第23-27页 |
·H1 滑坡堆积体基本特征 | 第27-29页 |
·地形地貌 | 第27页 |
·空间形态 | 第27-28页 |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 第28-29页 |
·滑坡水文地质特征 | 第29页 |
·H2 滑坡堆积体基本特征 | 第29-32页 |
·地形地貌 | 第29-30页 |
·空间形态 | 第30页 |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 第30-31页 |
·滑坡水文地质特征 | 第31-32页 |
·H2-1 滑坡堆积体基本特征 | 第32-33页 |
·地形地貌 | 第32页 |
·空间形态 | 第32-33页 |
·滑床 | 第33页 |
·滑坡水文地质特征 | 第33页 |
·H3 滑坡堆积体基本特征 | 第33-35页 |
·地形地貌 | 第33页 |
·空间形态 | 第33-34页 |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 第34-35页 |
·滑坡水文地质特征 | 第35页 |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第35-43页 |
·H1 堆积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第35-37页 |
·H2 堆积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第37-38页 |
·H3 堆积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第38-39页 |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 第39-43页 |
第4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 第43-79页 |
·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 第43-45页 |
·滑坡变形现象 | 第43页 |
·滑坡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滑坡变形模式 | 第44页 |
·滑坡稳定性判断 | 第44-45页 |
·滑坡稳定性的极限平衡法分析 | 第45-58页 |
·计算方法的选取 | 第45页 |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案 | 第45-53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53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评价 | 第53-58页 |
·滑坡稳定性的二维数值模拟分析 | 第58-68页 |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58-59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计算方案及参数的选取 | 第60-61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1-68页 |
·滑坡变形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 第68-79页 |
·FLAC3D 程序简介 | 第69页 |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案 | 第69-70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评价 | 第70-79页 |
第5章 库岸塌岸分析预测 | 第79-85页 |
·库岸岸坡类型及岸坡分段 | 第79页 |
·库岸基本特征 | 第79页 |
·库岸再造类型的划分 | 第79-80页 |
·塌岸预测方法与参数确定 | 第80-85页 |
·塌岸预测方法原理 | 第80-81页 |
·塌岸预测分析及参数选择 | 第81-8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