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5页 |
·本文研究对象 | 第8-9页 |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9-13页 |
·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价值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正反问祈使义句的形式特点 | 第15-34页 |
第一节 构成正反问祈使义句的“V不V”结构 | 第15-22页 |
·“V不V”结构中动词“V”的类型 | 第15-19页 |
·构成“V不V”的动词“V”的种类 | 第15-18页 |
·“V不V”结构中双音节“V”的省略 | 第18-19页 |
·“V不V”的语法位置 | 第19-20页 |
·“V不V”的结构的作用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正反问祈使义句的祈使核心成分 H的结构分析 | 第22-29页 |
·H的形式特点 | 第22-24页 |
·H的结构类型 | 第24-29页 |
第三节 正反问祈使义句的句调特征 | 第29-33页 |
·句调和语气词 | 第29-31页 |
·正反问祈使义句祈使语气构成的因素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二章 正反问祈使义句的功能类型及形式特征 | 第34-39页 |
·要求类 | 第34-35页 |
·请求类 | 第35页 |
·建议类 | 第35-36页 |
·劝阻类 | 第36页 |
·提示·提醒类 | 第36-37页 |
·催促类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正反问祈使义句的祈使强度 | 第39-44页 |
·祈使强度的理论背景 | 第39-40页 |
·正反问祈使义句的祈使强度分类及有关因素 | 第40-43页 |
·强级正反问祈使义句 | 第40-41页 |
·一般级正反问祈使义句 | 第41-42页 |
·弱级正反问祈使义句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全文总结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