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21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21-45页 |
第一节 现代医学有关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1 现代医学对女性更年期概念的认识 | 第21-22页 |
2 现代医学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 第22-25页 |
·现代医学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2-24页 |
·现代医学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 | 第24-25页 |
3 更年期动物模型述评 | 第25-27页 |
第二节 中医学有关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1 中医学关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7-28页 |
2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方药治疗 | 第28-30页 |
第三节 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概况 | 第30-45页 |
1 选穴规律 | 第30-32页 |
2 治疗方法 | 第32-35页 |
3 机理研究 | 第35-39页 |
4 导师经验 | 第39-41页 |
·补脾益肾,调和阴阳 | 第39-40页 |
·讲究针法,擅用飞针 | 第40页 |
·重用背俞,巧施埋线 | 第40-41页 |
·针药并用,相得益彰 | 第41页 |
5 研究思路及展望 | 第41-45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45-61页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第45-49页 |
1 一般资料 | 第45-46页 |
2 治疗方法 | 第46-47页 |
3 样品采集方法 | 第47页 |
4 观察指标 | 第47-48页 |
5 疗效评定标准 | 第48-49页 |
6 统计学处理 | 第49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49-60页 |
1 两组病例执行情况及基线均衡性比较 | 第49-50页 |
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 | 第50-52页 |
3 穴位埋线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 第52-55页 |
4 穴位埋线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 | 第55-57页 |
5 穴位埋线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 第57-58页 |
6 穴位埋线安全性评价 | 第58-60页 |
第三节 临床研究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61-85页 |
第一节 实验研究 | 第61-84页 |
实验一 穴位埋线对雌性去势大鼠生殖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 第61-68页 |
实验二 穴位埋线对雌性去势大鼠体重的影响 | 第68-71页 |
实验三 穴位埋线对雌性去势大鼠脑组织、垂体、子宫、肾上腺组织形态学及脏器重量系数的影响 | 第71-79页 |
实验四 穴位埋线对雌性去势大鼠脑组织、子宫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 | 第79-84页 |
第二节 实验研究小结 | 第84-85页 |
第四章 理论探讨 | 第85-93页 |
1 组方依据、处方组成及方义分析,埋线方法及阳性药物的选择 | 第85-87页 |
2 动物模型的选择及评价 | 第87-88页 |
3 现代医学对更年期病因、病理的研究及其相应技术检测指标的选择 | 第88-89页 |
4 穴位埋线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机理探讨 | 第89-93页 |
·穴位埋线对生殖内分泌作用与对大脑-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异常功能的调节有关 | 第89-91页 |
·穴位埋线可能通过提高雌激素受体水平及雌激素活性而起作用 | 第91-92页 |
·穴位埋线可能增强了芳香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雌激素水平 | 第92-93页 |
结语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8页 |
附录 | 第108-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